#聯想集團科創板上市審核終止#
電腦是高科技嗎?這在我還在上中學的時候,答案毫無疑問是肯定的。但是時過境遷,我的孩子都上大學了,那麼電腦現在還是高科技嘛嗎?
對於這個問題,聯想和聯想的高管們,還是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因為他們的薪酬就説明了這一點,那真是跟着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企業並肩在走。董事長1億多退休的老董事長都是數千萬,高管團隊高達近十億的總薪酬,這和公司微薄的利潤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為什麼利潤不高了呢?就還得回到前面的問題來。二三十年前電腦就肯定是高科技,而現在確定不再是,至少聯想這種不生產核心配件的品牌廠家不是。
其實道理很簡單,通用電氣的第一款產品,那就是電白熾燈泡。在當時,那是絕對的高科技,但是現在還有人會認為白熾燈泡是高科技嗎?已經是幾乎淘汰的過時產品了。
所以説聯想們如果主要就是生產電腦,應該説,重新把自己定義為傳統的製造業是比較妥當的。傳統的製造業就應該有傳統的製造業的樣子,不能夠動不動就來上億的薪酬。
順帶説一句,如果聯想不僅僅是組裝電腦,也要生產核心配件,那是不是高科技?其實準確地説也不能説就全是。應該説,生產核心配件的部分產業,可能是高科技,而絕大多部分的產業,也還不是。這就跟華為一樣,華為的芯片設計可能算是高科技,但組裝手機跟小米是一樣的,小米不算高科技,華為就不能全算。
本來我對聯想的印象不錯,以前我們單位用的所有的電腦都是戴爾的,在某次會議上,我建議把聯想、宏碁和華碩也加入我們的可選辦公電腦品牌。而且我們很快就採購了一批聯想辦公電腦,總體感覺是,和戴爾比並無明顯的成本或價格優勢,按理説是不應該的,畢竟我們國內的各種要素成本要低很多,這是大家都知道的。
有一次,在回答記者關於為什麼在美國的電腦便宜,而在國內相同型號的電腦要貴很多的問題時,聯想的某高管回答,兩國的税收差異所致。我還專門撰文挺了他們,我一直覺得我們是應該降低一些流轉税的。當時我也知道聯想的該位高管,當年薪酬就是一個億,我當時認為不算離譜。因為剛收購了IBM的個人電腦部門,那邊的薪酬總體是比較高的,收購要考慮平穩過渡,但又不母公司的負責人比子公司的還要低上很多,這樣環境下,綜合平衡是正確的。
但是時間一晃,十多年過去了,雖然又收購IBM的服務器部門和摩托羅拉的手機業務,但聯想怎麼也應該消化得差不多了,總不能把自己的成本結構永遠建立在IBM當年淘汰業務的模式之上吧。
當然,我們也知道,薪酬要漲很容易,要降確實比較困難。不管聯想的員工和高管們素質有多高,降薪始終都是一件讓團隊成員沮喪的事。或許是聯想還沒有遇上真正的行業或業績低谷,缺乏一個導火索。
但是隨着手智能手機的興起和性能的越來越強大,大量侵蝕電腦的娛樂影音和遊戲功能。如果不是要辦公,很多人已經很久沒有開過家裏的電腦了,就算開過也開得比以前少得多。白天用了一天電腦辦公,晚上回來,刷刷短視頻,看看朋友圈,就準備休息了,在牀上也是看手機,手機已經成了個人娛樂中心。
這種轉換,對PC的衝擊是非常大的,如果不是這次疫情的影響,我估計聯想、戴爾和惠普們都會比較難受的。還好,就是因為要直播授課,在線教育之類的,PC又迎來了一波消費小高潮。
隨着疫情的發展,新的疫苗不斷推出,甚至特效藥也在準備上市了,疫情已經走向尾聲。這期間買下的那堆電腦,很多已經又要去牆角吃灰了,聯想們還會不會再迎來新的業務爆發?我個人估計很難!
另外還有一個現象,那就是每一個去上大學的學生,家裏都要給他們買一台配置還不錯的電腦。這也是一筆很大的生意,但是隨着人口出生率的降低,逐步上大學的人數要開始下降,當然,由於出生率近幾年才大幅下降,這個需求可能還不是馬上就會明顯下降,但是在國內,這個時間的到來,是遲早的事。
對於説聯想不愛國,聯想是買辦這些,我是不贊成的。我覺得它也還算國內比較優秀的企業,雖然在經營的思路上,他們比較務實,不願意到處交惡。但是這種生存和發展模式有可能還是比較正確的,至少是成本較低,麻煩較少的。
但是想到創業板來融資,又不分拆部分創業項目或業務,卻公佈出一堆驚人的薪酬,現在終止IPO是比較明智的選擇。這幫高管太過土豪了,我們這個支持創業企業的金融市場真還養不起他們。
是時候了,是調整電腦這種產業定位和行業內薪酬居於社會中高,甚至最高位的時候了,不然的話,公司遲早會被成本給拖垮的。
當然,收購了摩托羅拉的聯想,把摩托羅拉品牌在國內也做得不怎麼樣。但是我上次看到日本的博主發的視頻,摩托羅拉的手機,在日本的銷量還馬馬虎虎,至少不至於像國內這麼差。那麼,分配一些資源來把手機業務再重新理一理,畢竟ov和一加這些白手起家的品牌,都能做成現在這樣,聯想就把這麼好的業務做不起來,還是讓人覺得是不可思議的。
如果沒有聯想,世界將會怎樣?這是他們曾經的經典廣告語,現在我們可能要説,如果沒有了聯想電腦,世界也不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