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扶貧商都 讓“土豆”變成“金豆”

今年的“十一”長假,家住烏蘭察布市商都縣七台鎮喇嘛板村的楊紅娟十分忙碌。剛剛開起的小吃店,每天迎來很多顧客。莜麪窩窩、莜麪條、粗糧烙餅……夫妻二人憑藉着勤勞肯幹與誠信經營,收入越來越好。顧客裏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只要開車來的,楊紅娟都要望一望車牌子,但凡是“京”字開頭,她都再多一份熱情。“我們全家感謝北京平谷人民,沒有他們給我們扶貧,我們過不上今天的好日子……”楊紅娟説。

平谷扶貧商都 讓“土豆”變成“金豆”

工地搬磚,養活全家七口

商都縣是國家級貧困縣。楊紅娟所在的喇嘛板村,是全縣七個深度貧困村之一。按她的話,“窮得對不起孩子”。村子裏大多數人選擇外出打工,楊紅娟家裏負擔大,一家7口人,老人年紀大,孩子嗷嗷待哺,只能選擇在本地拼搏。“家裏種了些莜麥、土豆、胡麻籽,我和丈夫在工地打工,搬磚、扛鋼筋、推水泥,啥都幹過,全家一年的收入也就不到2萬元。”楊紅娟説。

體重不足百斤的楊紅娟,常年的體力勞作,讓她的後背有些駝。“我們吃點苦沒什麼,可是想到苦了孩子,心裏特別難過。沒給孩子買過新衣服,過年過節也想給家裏人改善一下。很多人知道我們商都牛羊肉出名,我們家想吃一頓肉,得算計好一陣子……”

貧困沒有打倒楊紅娟,她一直努力為家庭拼搏着。“多苦我都能吃,國家的政策一天比一天好,我的生活也會好起來。我得努力掙錢,供孩子讀書,知識能改變命運。”

平谷扶貧商都 讓“土豆”變成“金豆”

建檔立卡,種起“土豆仔”

“紅娟,京蒙扶貧的好政策來了,北京市平谷區給咱們這裏投資,建設馬鈴薯原原種大棚,每個大棚承包費3500元,種出來的‘土豆仔’,公司負責回收,你願意承包嗎?”喇嘛板村村幹部給正在工地的楊紅娟打了電話。

“包,我包!明天我就回家。”掛了電話的楊紅娟,心裏滿是希望。

這個學名“原原種”的“土豆仔”可能讓人有些陌生,但是對於土豆主產地的內蒙古人卻十分熟悉。通俗點講,“原原種”是成品土豆的“爺爺”,優質的“原原種”通過科技組培,可以種出高營養、好口感的食用土豆。

2019年,作為京蒙扶貧的重點項目之一,內蒙古希森馬鈴薯種業有限公司推出的希森種業商都組培中心項目開工建設。組培中心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户”的訂單農業運轉模式,流轉農民土地1100畝,建起馬鈴薯原原種大棚。

“每座大棚佔地1畝,使用北京市援助資金800萬元,建設大棚80座,租賃給256户農户繁育原原種,其中建檔立卡貧困44户。”來自平谷區財政局的扶貧幹部、現掛職商都縣政府辦副主任的高鵬飛説。

“對於承包户,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户,我們採取‘統一規劃、統一供種、統一培訓、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收購’的管理方式,緊密農企利益聯結機制,採取合同價回收產品。每棚栽培種苗7萬株,產原原種種薯18-20萬粒,每座大棚年純收入達到3萬元。”組培中心負責人黃兆文介紹。

平谷扶貧商都 讓“土豆”變成“金豆”

脱貧摘帽,共同奔小康

“咱們再加把勁,今天把這些‘土豆仔’都裝好,下午公司就拉走了。”今年9月,已經承包2年大棚的楊紅娟又迎來了收穫的季節。自家的95號、96號大棚裏,優質的原原種已經成熟,小小圓圓十分可愛。年幼的女兒説:“媽媽,這個像糖豆。”楊紅娟卻笑着説:“這是咱家的金豆子,有了它,咱家的生活越來越好。”

楊紅娟種植的原原種被希森公司檢驗合格後順利回收。每棚收入3.1萬元,兩個棚就是6.2萬元。“家門口就能掙錢,不用去工地做苦力了。這兩年的承包,不僅讓我摘下來貧困帽子,手裏也有富餘錢了。”

過了9月,就是商都的農閒時節了,楊紅娟在村裏開了一家小吃店和一家小賣部,當起了老闆。“我想讓錢‘生錢’,讓日子過得更好一點。”

如今,楊紅娟成為了喇嘛板村的紅人,在她的帶動下,村裏很多在外打工的鄉親,也回到家鄉,承包起了原原種大棚。自家的商店,成為了便民站。“我這裏可以手機移動支付,免費為村民代繳水電費,還能收發快遞。吃水不忘挖井人,感謝黨感謝國家,我才能奔小康啊!”楊紅娟説。

通訊員 張一陽

攝影/張佳祺

【來源:青瞳視角】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96 字。

轉載請註明: 平谷扶貧商都 讓“土豆”變成“金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