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可口可樂也扛不住?全球裁員4000人,遣散費都要38億
又錯過白酒板塊龍頭?智能買賣信號助你捕捉強勢股,立即開户體驗>>
當地時間8月28日,可口可樂公司宣佈將啓動一項大型重組計劃,包括向大約4000名北美員工提供自願離職/遣散方案。
據中國基金報報道,可口可樂中國方面表示“目前沒有收到中國公司的相關信息”。
當天可口可樂股價表現好於道指,盤中最高漲3.4%,收漲3.3%,報收49.83美元,市值高達2140億美元。不過今年以來,可口可樂股價累計下跌8.36%,表現輸給老對手百事可樂。
北美裁員後,全球其他地區將跟進
可口可樂稱,該公司推出的一系列勞動力重組計劃包括自願離職與非自願裁員,接受自願離職的人數將限制未來裁員的規模。在北美地區自願離職項目完成後,將在全球其他地區啓動類似計劃。
儘管公司未透露裁員總數,但預計其全球整體遣散計劃將花費3.5億至5.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4-38億元)。北美地區符合自願離職條件者是2017年9月1日或之前受僱的員工。
截至2019年底,可口可樂在全球擁有約8.6萬名員工,其中北美地區有近1.08萬人;若包括裝瓶合作伙伴在內,該公司在全球擁有超過70萬名僱員。歷史數據顯示,可口可樂在過去八年不斷裁員,已經令員工總數減少了近10萬人。
同時,可口可樂將把17個運營業務部門整合並縮減至9個,除了專注於更大和更受歡迎的飲料品牌,還將致力於更快拓展新產品並消除資源重複,但其全球風投和裝瓶投資部門保持不變。
可口可樂有一半的銷售額來自體育館、電影院、酒吧等公共場所,這些地點大多在疫情期間被迫關閉。而主要競爭對手百事可樂公司卻得益於休閒食品和早餐食品等“居家經濟”的推動。
二季度淨利潤下滑32%
但在中國業績表現喜人
今年7月,可口可樂發佈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今年二季度可口可樂的銷售額為72億美元,同比下降了28%,創25年來最大降幅,淨利潤同比下降32%,至18億美元。公司董事長兼CEO昆西預計全球經濟需要兩至三年才能恢復,並認為今年第二季度將是公司最困難的時期。
其中,北美地區收入達到26.48億美元,是可口可樂公司最重要的營收區域之一;歐洲、中東地區和非洲共計12.1億美元,位居第二;亞太市場以11.83億美元位居第三。
可口可樂二季度毛利潤達到41.37億美元,去年同期則為60.76億美元;毛利率達到57.9%,經營利潤率為27.7%,其中亞太地區經營利潤以6.52億美元位居第二,僅次於歐洲、中東及非洲區域。
可口可樂全球單箱銷量下行趨勢已經得到改善,從4月份的約下降25%到6月份的約下降10%,7月份至今下降比例已經降低至個位數。可口可樂公司表示業績增長的動力來自於家庭外消費的改善和家庭渠道銷量的持續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在亞太市場單箱銷量的下降部分被中國市場的良好表現所抵消。在中國市場,該公司二季度的銷量增長了14%,其中可口可樂領漲,零糖產品增長強勁。
Kantar Worldpanel中國區的數據顯示,疫情期間國內碳酸飲料的銷售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在第二季度保持了相對穩定的增長。
面對新冠疫情,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個恢復生產的市場。可口可樂表示,今年第二季度該公司在產品創新、品類拓展和渠道開發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其中一部分反映在其本季度新產品的快速推出上。
大量臨時裁員變永久下崗
美國失業人數劇增
由於持續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最近幾周美國不少行業的大型跨國公司都宣佈了大規模裁員計劃。本週在美國航空宣佈裁員1.9萬人後,美高梅國際又將裁員1.8萬人,約佔其美國勞動力的1/4。上週有160萬美國人新增申請失業金,截止8月中旬,共有2700萬美國人正在接受各種形式的失業救濟。
美國勞工部8月27日公佈數據顯示,在截至8月22日的一週,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為100.6萬人,連續兩週站在100萬關口上方。
數據還顯示,在截至8月15日的一週,美國全國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為1453.5萬人。分析認為,美國就業市場仍高度緊張。目前美國仍有超過1400萬人正在接受失業救濟。
《華爾街日報》分析稱,全美3至4月共流失2200萬個就業崗位,5至7月新增就業人口930萬人,遠不足以彌補整體上的就業損失。隨着招聘活動的放緩,很多美國人失業在家的時間將會變得更長。
隨着越來越多的工人失業時長超過3個月,他們找工作的難度將會越來越大。高盛集團預計,將近四分之一的臨時裁員將變為永久失業,這些人中約有200萬可能直到2021年仍然處於失業狀態。
與此同時,美國正面臨新一輪企業破產潮。根據“破產數據”網站提供的數據,截至8月17日,已有創紀錄的45家大型企業根據美國破產法第11章申請破產保護,每家企業的資產都超過10億美元。同時,今年已有157家負債超過5000萬美元的企業申請破產。資產超過5000萬美元的零售企業中,已有24家企業已經申請破產。
又錯過白酒板塊龍頭?智能買賣信號助你捕捉強勢股,立即開户體驗>>
(文章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DF398)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