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區經濟增速預測。圖片來源:IMF
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
5月11日,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駐華代表處、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聯合主辦IMF《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發佈會在京舉行。報告顯示,全球經濟將在2022年和2023年各增長3.6%,分別比1月預測值低0.8和0.2個百分點,俄羅斯和烏克蘭的GDP在2022年將大幅收縮。
報告指出,烏克蘭基礎設施遭受破壞和民眾大量逃離家園等因素,直接導致其經濟嚴重崩潰。在俄羅斯,經濟的急劇下滑反映了制裁措施的影響——包括貿易聯繫被切斷、國內金融中介活動嚴重受損及信心受挫。這種影響主要是通過大宗商品市場、貿易和金融聯繫渠道產生的。
俄羅斯是石油、天燃氣和金屬的主要供應國,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小麥和玉米的主要出口國。這些大宗商品當前和預期的供應減少,已導致價格大幅上漲。歐洲、高加索和中亞、中東和北非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所受影響最大。食品和燃料價格上漲將使包括美洲和亞洲地區的全球低收入家庭受到損害。
報告顯示,全球經濟在疫情期間遭受一系列供給衝擊,而俄烏戰爭進一步加劇了這種衝擊,導致不限於能源和農業部門的更大範圍的供給短缺。由於全球供應鏈緊密融合,一國的生產擾動可能迅速波及全球。俄羅斯和烏克蘭的企業供應某些專門的生產投入品,其中一些投入品的短缺已對歐洲汽車製造商產生影響。東歐和中亞的一些國家與俄羅斯之間有很強的直接貿易和僑匯聯繫。這些國家的經濟活動將受到不利影響。
超過400萬烏克蘭難民流入鄰國,特別是波蘭,也包括羅馬尼亞、摩爾多瓦和匈牙利,這將加劇該地區的經濟壓力。即使在戰爭爆發之前,大宗商品價格高漲和疫情引起的供需失衡已導致許多經濟體通脹大幅上升。一些新興市場和發達經濟體的央行(如美聯儲和拉美國家央行)在戰爭發生前已面臨壓力,加快了收緊貨幣政策的進程。
與戰爭有關的供給短缺將大大增加那些壓力,特別是通過能源、金屬和食品價格上漲渠道。隨着價格上漲促使其他地區擴大生產、新的產能投入運行,瓶頸將最終緩解,但一些部門的供給短缺預計將持續到2023年。因此,相比之前預測,IMF目前預計新興市場和發達經濟體的高通脹將持續更長時間。
IMF建議,應通過多邊努力應對人道主義危機,防止各經濟體進一步割裂,維持全球流動性,管理債務危機,應對氣候變化,並結束新冠疫情——這些工作依然至關重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