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金融30條”落地一週年 90%以上措施落地落實

2021年5月14日,人民銀行等四部門正式對外發布的《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的意見》(下稱“大灣區‘金融30條’”)落地滿一週年。記者從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獲悉,大灣區“金融30條”公佈實施一年來,90%以上的措施已落地落實實施了。

在這一年裏,廣東爭取十四年的廣州期貨交易所正式獲批設立,“跨境理財通”取得新進展,一系列的重大金融改革事項取得新突破。跨境繳費、跨境保險等民生金融互聯互通加速推進。全省累計與港澳地區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超18萬億元,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程度再上新台階……

在中山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李湛看來,大灣區“金融30條”落實成果明顯,不僅有利於在大灣區實現惠民金融,而且有利於更好地實現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系列舉措讓廣東成為全國金融改革的試驗田,為我國金融行業變革積累經驗。

這一年,粵港澳金融合作深化重大金融改革事項取得新突破

4月19日,廣州期貨交易所在廣州舉行揭牌儀式,粵港澳大灣區再添國家級金融基礎設施平台。2021年1月22日,中國證監會正式批准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廣東爭取十四年的廣州期貨交易所正式獲批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正式揭牌後,成為我國第一家混合所有制交易所、大灣區新增的國家級重要金融基礎設施和交易平台。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財政金融所原所長、現港澳台研究中心主任任志宏表示,以廣州期貨交易所揭牌為重要標誌,大灣區金融謀劃多年的政策方案得到落地落實。

重大金融改革方面的第二件大事是“跨境理財通”取得新進展。2021年5月6日,《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實施細則(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這意味着“跨境理財通”涉及的操作及技術層面的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

此外,深交所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落地實施、主板與中小板合併正式實施。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4月30日,廣東省當年新增境內上市公司34家,通過IPO首發募集資金295.73億元,位居全國第一;全省境內上市公司總數達到710家,穩居全國第一。

在這一年裏,廣東金融深化“放管服”改革,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在廣東自貿試驗區南沙、橫琴片區將保險支公司及以下機構的設立、遷址和撤銷事項實現由審批制改為備案管理,並將銀行業保險業行政許可簡政放權事項推廣至粵港澳大灣區。任志宏認為,這意味三地金融融合發展已經由硬聯通邁向軟規則深層次領域。

這一年,民生金融互聯互通加速大灣區居民跨境金融服務有新舉措

為民生添助力,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大灣區居民生活。在這一年裏,粵澳跨境電子賬單直接繳費業務正式啓動,澳門居民可通過澳門參與銀行繳交廣東省的公用事業或民生服務賬單,滿足居民對跨境金融服務需求。

在便利開立賬户方面,港澳居民通過代理見證方式開立內地個人賬户共14.0萬户,累計發生交易447.8萬筆,金額32.7億元。

在探索跨境保險方面,全國首張澳門單牌機動車輛保險保單落地,三地保險機構為港珠澳大橋通車推出“三地通保通賠”一站式跨境車輛保險服務,承保港澳跨境機動車輛超2萬輛,合計出具保單超2.7萬份。新增我國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區域性的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粵港澳大灣區產品專屬”重疾表,第一時間推動首單粵港澳大灣區專屬重疾險在珠海簽約落地。

任志宏認為,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要素互聯互通的制度性壁壘根本性突破。尤其是跨境銀行、證券、保險等方面的業務服務品種有重大突破,顯示三地金融融合互通的程度正在深化,並從量變向質變有效遞進。

在推廣移動支付方面,廣東推進港澳版雲閃付APP、微信及支付寶香港錢包、澳門通及中銀澳門跨境錢包等在大灣區擴大應用,不斷提升大灣區支付服務便利化水平,有效促進三地居民經濟文化交流。截至2021年3月末,大灣區各類跨境電子錢包在內地共交易620.91萬筆、金額9.66億元。

這一年,便利跨境資金流動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程度再上新台階

促進大灣區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加大金融支持大灣區建設的力度。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3月末,全省累計與港澳地區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超18萬億元,人民幣已成為粵港澳跨境收支第一大結算貨幣。

在這一年裏,更高水平貿易投資便利化試點擴大到全省。截至2021年3月末,有1013家廣東企業納入試點名單,辦理跨境人民幣結算655.4億元。大灣區首批服務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均有序落地。截至2021年3月末,全省累計辦理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業務7.84萬筆,金額合計686億美元,業務規模持續位居全國前列。

在這一年裏,自由貿易(FT)賬户向廣州市科創企業全面推廣,並新增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作為自由貿易(FT)賬户試點銀行。截至2021年3月末,全省企業開立FT賬户4687個,辦理業務摺合人民幣3940億元。

在這一年裏,資本市場互聯互通進一步加強。截至3月末,廣東省赴港上市企業278家,居全國第一。深港通累計交易金額突破29萬億元。滬深港交易所已就擴大滬深港通股票範圍達成共識。科創板股票被納入滬深港通標的範圍、在港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納入港股通標的範圍。

在這一年裏,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QFLP)試點工作穩步推進。目前,已有廣州、深圳、珠海開展QFLP試點工作,QFLP試點企業超180家。珠海QFLP試點完成市場公開披露的最大一筆基金交易,金額超6億美元。

“這些成就成為大灣區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此外,這些先行先試的舉措對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人民幣國際化等國家發展戰略具有試驗田的意義,有利於我國金融改革的推進。”李湛表示。

這一年,跨境金融合作提速金融科技和綠色金融齊頭並進

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機構“引進來”“走出去”逐步加速。

在“引進來”方面,港資、澳資融機構在粵不斷增加。截至2021年3月末,共有188家港資、澳資金融機構進駐廣東,港資銀行營業性機構在廣東所有地級市全覆蓋。

在“走出去”方面,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廣發銀行和東莞銀行已先後在香港設立分行或代表處,招商銀行全資控股香港永隆銀行,廣發銀行、招商永隆銀行在澳門設立分行。

“通過擴大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開放,促進內地與港澳金融機構相互合作。”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首席宏觀分析師羅志恆表示。

藉着粵港澳大灣區的東風,大灣區在綠色金融、金融科技等領域繼續發力,做出金融特色。

在大力推動金融科技試點方面,深圳成為金融科技應用試點城市、央行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城市和首個國家級金融科技測評中心,金融科技應用試點重點項目全部上線。廣州獲批成為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城市。

大灣區綠色金融發展迅速。廣州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連續兩次在全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自評價中排名第一。推動出台全球首部規範綠色金融的綜合性法案《深圳經濟特區綠色金融條例》。

“在銀行、保險、證券、基金等傳統金融業之外,綠色金融、金融科技、融資租賃、不良資產交易等特色金融業態也日趨豐富。”羅志恆表示,粵港澳大灣區金融互聯互通機制,推動了大灣區內金融體系的創新,推進資金融通渠道多元化。

“當下可為,未來可期。大灣區金融30條落地滿一週年之際,90%以上的措施已經落地,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融合發展的堅冰正在逐步消融。”任志宏如是評價。

據瞭解,下一步,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深化落實大灣區“金融30條”,爭取擴大試點政策覆蓋面,持續增加落地業務規模,推動成熟政策在大灣區全覆蓋乃至全省複製推廣。同時,繼續深化粵港澳金融合作,促進粵港澳金融優勢互補,全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創新發展取得更大進展。

南方日報記者 黎華聯 陳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96 字。

轉載請註明: 大灣區“金融30條”落地一週年 90%以上措施落地落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