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吉正 李立 北京、上海報道
進入2021年的第一週,“網紅電商概念股”南極電商(002127.SZ)股價出現閃崩。一方面是因為南極電商捲入財務造假風波,另一方面因為品控問題引發了市場對其“賣吊牌”商業模式的質疑。
為此,南極電商1月5日迅速發公告聲稱擬斥資數億元回購股份,1月12日又發出澄清公告,試圖安撫市場情緒。這些動作雖然拉動南極電商股價一定程度上的反彈,但遠未將“吊牌之王”帶離財務造假的疑雲。
多位受訪業內人士表示,南極電商財務數據仍存注水嫌疑。1月13日上午,《中國經營報》記者實地探訪旋渦中的南極電商總部,公司經營未現異常。
但通過澄清公告可以看出,向投資者説明此前南極人打造的供應商、經銷商、公司三位一體的NGTT商業新模式,實際上已經是供應商、經銷商高度重疊的授權工廠生產吊牌的產業。
記者致電南極電商官網諮詢,負責南極人在拼多多平台招商的工作人員透露,自己備貨,繳納保證金3萬元等相關費用,即可獲得授權在拼多多上開店。儘管南極電商方面聲稱其“IP授權業務均為輕資產模式,品牌價值珍貴”,但從實際操作來看,授權開店之後的品控問題並不是南極電商關注的核心問題。
“南極人的做法是在吃掉白牌市場,但問題在於南極人門檻太低,授權過於廣泛,完全沒有品牌價值,可以説南極人現在做的事,後來者也完全可以做,且有趕超南極人的機會。”電商行業專家李成東向記者表示。
擴張之路
公開資料顯示,南極人成立於1998年,原為保暖內衣公司,在2008年,南極人開始涉足電商並轉型。2014年,南極電商出售了旗下全資化纖及印染業務;2015年,徹底剝離了絲織品織造業務,完成了傳統制造向電商服務型企業的轉型,同年,南極電商成功借殼“新民科技”登陸A股。
從南極人此次公告的數據來看,除了業績快速增長以外,其供應商以及經銷商也呈現非常快速的增長。目前南極人的產品涉及家紡、布藝、男裝、女裝、內衣、鞋品、嬰兒用品、生活小電器、户外等多個方面。
在2012年,南極人提出了“NGTT商業新模式”,按照其對外的解釋,以南極人公司為平台,讓供應商、經銷商、公司三位一體,搭建成一個電商平台模式。
一位自稱可以開通南極人品牌授權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開通南極人的官方授權主要為兩部分費用:先繳納一筆授權費,南極人會對工廠進行認證和備案,合同與授權費為每年簽訂,且需要工廠提供自己的銷售數據;除此之外,主要繳納的就是吊牌費,且吊牌費是按照數量進行繳納,例如,需要先購買5000件吊牌,然後才可以生產5000件產品,按照不同類別的產品,收取的吊牌費用也不同。”
截至2020年末,南極電商合作生產商總數為1600家,合作經銷商總數為6585家,授權店鋪8171家。而在2019年末,南極人合作供應商總數為1113家,合作經銷商總數為4513家,授權店鋪5800家。
2018年《南方週末》曾披露南極人、恆源祥、北極絨“不負責生產,只負責賣牌”,“由於南極人、北極絨、俞兆林都是自己組貨,基本上不存在品控,品牌方會要求授權工廠提供產品的質檢合格證,而這些質檢合格證淘寶上花費100元就可以購買”。
另據其他媒體披露,在天貓平台上,恆源祥的合作工廠需要繳納100萬元保證金,南極電商卻只需繳納10萬元。
本報記者調查發現,即使籠罩在財務造假的疑雲中,南極電商吊牌生意門檻也繼續下降。
記者登陸南極電商官網授權申請的通道,通過電話諮詢“如何拿到授權在天貓、拼多多開店”的問題。其工作人員表示:“天貓現在基本都是大店,很難進入,可以幫助對接負責拼多多的同事。”
添加微信之後,負責在拼多多平台招商的南極電商工作人員開出條件:交保證金3萬元,店鋪授權費3000元/家,店鋪開出後綁定南極小助手統一數據102元。該“同學”還告訴記者,“保證金3萬元,不做會退,不交保證金不能領標”,授權則到2021年底,到期自動終止,授權費不退。
關於貨源問題記者反覆確認,對方表示,貨是自己提供,不同類目領標價格也不一樣,以保暖內衣為例,是3元/套。關於優惠,對方表示,“先做起來再説,現在談這個沒意義”,“20萬套以上才會有”。
上述自稱可以開通南極人品牌授權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產品質量監管方面,對於授權廠家的產品質量,南極人方面並不過問,但如果廠家生產的吊牌產品出現質量問題被大量投訴或者被監管部門公示,南極人則會對其處罰。
疑點重重
在事先沒有明顯利空的情況下,2021年南極電商經歷7個交易日的閃崩。興業證券一份關於“體外循環造假的識別”的研究報告被認為是導火索。
興業證券曾有分析師發佈一份研報《盈餘管理和盈餘操縱的界定和識別》,這份研報中關於“體外循環造假的識別”,其中引用客户和供應商名稱顯示即為南極電商財報數據。
記者拿到的這份報告顯示,××電商存在造假六大疑點,分別是淨利率非常高而無明顯壁壘、無明顯競爭對手、非常輕資產的運營模式、財務數據質量差、應收賬款和經營規模翻倍上漲員工數量反而下降、供應商和客户高度重疊。
該份券商的報告認為南極電商體外循環的業績造假問題,通俗來説,就是網店刷單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南極人的GMV(成交總額)增長為49%,實現了約300億元的成交量,而在2020年末,南極人的GMV達到400億元。自2017年開始,南極電商GMV以接近每年100億元的規模增長,南極人GMV的成長規模和速度遠高於總營收和利潤的增長。
對於GMV與營收增長不符的問題,也有投資者對此向南極人董秘提問,但南極人董秘回覆認為:“公司本部營收增速與GMV增速不存在巨大差異,由於分渠道、分品類的品牌綜合服務業務授權費用有所差異,以拼多多、健康生活等新增渠道和新增品類的授權費用率相對較低,因此導致GMV增長與營收增長略有差異。”
對於該份回覆, GMV高增速和營收較低增速,與授權費用較低的解釋存在衝突。對此,南極電商董秘向記者表示,收入確認存在週期性,由於本部營收與GMV的統計存在時間差異,因而會有所出入。
GMV僅僅是表面的數據指標,其中包含了拍下未付款的部分,這裏面就可能存在退貨或刷單的問題,但還有一種極端的情況就是賣越多越減價打折,只是這種情況的概率很低。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告訴記者,無論是退貨還是刷單,其實都是電商中非常常見的手段,主要目的就是配合營銷。
而針對南極電商的公開回應,多位受訪人士仍然認為疑點重重,有偷換概念之嫌。
針對疑點一“淨利率非常高而無明顯壁壘”,南極電商方面回應的是“毛利率數據”。南極電商方面稱,品牌綜合服務業務主要成本構成為採購的輔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等,因此毛利率較高,2019年南極電商本部業務(品牌綜合服務業務佔比85%以上)毛利率達92.7%。
關於“財務數據質量差,應收賬款佔比重較高”,南極電商方面稱,應收賬款主要來自品牌綜合服務業務及時間互聯業務的授信,2018年及2019年,南極電商應收賬款佔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21.61%、20.21%,整體比例可控並且逐年下降。
不過PPT質疑集中在2014年以來,應收賬款佔應收的比重提升且波動較大,選取數據截至2017年12月31日,在回應上南極電商顯然打了時間差。
2017年11月,南極電商才完成時間互聯100%股權收購,在此之前主要業務是品牌服務。相關數據顯示,2015~2017年,南極電商的應收賬款佔當年營收比重分別高達72%、59%、52%。
談到“供應商和客户高度重疊”,公司方面回應稱:“在產業鏈合作模式上,生產商與經銷商存在重疊,多為前店後廠模式,且生產商與經銷商均為公司的客户。”不過按照公司的公告,南極電商的本部業務,包含品牌綜合服務業務、經銷商品牌授權業務、自媒體流量變現業務、保理業務等,“前店後廠”並不在其中。
記者從家紡行業相關人士處瞭解到,南極電商主要模式是賣吊牌,服裝則是直接從市場拿貨。這與記者瞭解招商授權的情況吻合。
品牌還是品控
值得注意的是,在談到IP授權商業模式對標時,南極電商方面列舉了“海內外競爭對手”比如神奇寶貝、HelloKitty、漫威宇宙等,國內則與恆源祥、北極絨等品牌授權公司存在競爭關係。
“南極電商列舉神奇寶貝、HelloKitty、漫威宇宙為競爭對手,亦有偷換概念的嫌疑。”一研究品牌授權的業內人士則告訴記者,神奇寶貝、HelloKitty、漫威等均有形象鮮明的IP作為基礎,在內容輸出的基礎上形成了IP授權產業鏈。和南極人的IP授權方式截然不同,南極人更多的是通過打造強品牌,輸出產品。從某種程度説,優質產品才是南極人生存下去的根本條件。
不過種種跡象表明,南極人顯然更喜歡造品牌,不過品牌的生命力很難預測。2019年南極人成為天貓雙十一晚會的重要合作伙伴,雙十一當天銷售額逾15億元。在2019年天貓雙十一服飾鞋包大類TOP10榜單上,南極人緊隨優衣庫、波司登位列第三,2020年同一份榜單上已降至末尾,位列第十。
與此同時,南極電商訴訟纏身。截至2021年1月15日,天眼查顯示,南極電商(上海)有限公司涉及法律訴訟49起,案由涉及不正當競爭糾紛、侵權糾紛、侵害商標權糾紛等。2019年以來,林心如、關曉彤、張若昀等明星以及多家影視文化公司,也將南極電商告上法庭。
廠家的自產自銷,再伴隨着南極人越來越廣泛的吊牌授權,使得南極人的產品問題一直沒有間斷。在2020年,僅北京質檢部門就發佈了南極人的衝鋒衣、兒童服裝為不合格產品。
“對於小廠家來説,南極人的商標是具備品牌效應的,因而希望通過購買吊牌,以南極人的品牌力打開自己的銷量,但畢竟品牌並不屬於自己,且也可以隨時更換其他吊牌,使得吊牌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這其實是在消耗南極人的品牌和口碑。”服裝行業專家馬崗説。在南極人之前,皮爾卡丹、金利來等品牌就是因為貼牌導致品牌形象嚴重受損。
截至記者發稿,曾嘗試聯繫此前發出質疑的分析師,但未獲回應。接近興業證券的消息人士證實,質疑事件發生後圈內不是秘密,該分析師被調到後台。如果不是因為今年初的暴跌,誰還會舊事重提。
(編輯:劉旺 張靖超 校對:顏京寧)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