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 靂
□降費讓利,提升中長期資金入市的主動性。推出鼓勵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優惠政策,降低交易成本,優化交易程序,完善税收優惠、會計制度等,為中長期資金入市提供助力
□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增強中長期資金投資的標的吸引力。作為資本市場的主要投資標的,上市公司理應注重自身經營狀況,用良好的經營業績吸引更多投資者
□扶持、引導公募基金等機構規範發展。作為社保基金、企業年金、保險資金等中長期資金的主要管理者,公募基金應制訂合理的投資計劃,積極佈局,促進中長期資金的形成和轉化
□監管部門溝通協作,形成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強大合力
□從理念、制度、內容出發,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資本市場的作用越來越突出。7月24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一段時間以來,一系列舉措接連出台。8月24日,中國證監會召開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和部分大型銀行保險機構主要負責人座談會,就共同引導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展開深入探討。如何更好發揮中長期資金的市場穩定器和經濟發展助推器作用,是當下備受關注的問題。
中長期資金入市的現狀
活躍資本市場,離不開投資者的信心和資金面的支持。中長期資金一般指企業年金、養老金、社保基金和保險資金等,這些資金來源相對穩定,使用期限較長,通常追求長期穩健的投資收益,能夠為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注入源頭活水,提供重要的資金供給,提升資本市場的穩健程度。隨着資本市場的逐步發展,當前中長期資金參與資本市場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在保值增值的同時,保持着淨流入。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3月底,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規模突破1.65萬億元;保險資金方面,2018年至2023年上半年,保險資金運用餘額中的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規模累計增長1.63萬億元,截至2023年上半年保險資金運用餘額中的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規模為3.46萬億元。
但總的來看,中長期資金佔比仍然較低,未能形成大規模的資金入市。中國證監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長期資金持股佔比不足6%,遠低於境外成熟市場普遍超過20%的水平,中國資本市場被低估是全球共識,中長期資金入市的積極性未被有效激發。在經濟穩步復甦的背景下,結合內部和外部經濟、政策環境,以及A股估值處於歷史低位區間等角度,當前是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有利時機,各方應解決可能遇到的阻礙,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讓中長期資金進一步參與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進程。
中長期資金入市面臨的問題
2013年以來,各部門為中長期資金入市積極清除障礙,包括:降低QFII資格要求,引入更多境外長期資金;支持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通過專業資產管理機構參與資本市場的投資,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鼓勵保險資金、全國社保基金等擴大入市規模;開展個人税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投資於公募基金試點工作等。但是,中長期資金入市規模仍然不盡如人意,存在多方面問題:
第一,中長期資金投資涉及的部門眾多,難以形成政策合力。從中長期資金的類型來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作為社保、養老保險資金的管理者,要對中長期資金如何投資、投資比例、投資產品進行標準設定;財政部、國家税務總局可以完善税收優惠、會計制度等配套機制,創造更有利於機構投資者入市的環境;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也要規範住房公積金管理,實現這部分資產的保值增值;各類資產管理機構、保險公司、商業銀行、基金管理人等要發揮機構投資者的作用,合理佈局資金投入;中國證監會做好統籌,優化相關制度,推出更多金融產品等為中長期資金投資提供更多選擇……各方要形成有效的配合,來解決中長期資金入市的體制機制障礙。
第二,當前資本市場的投資標的缺乏長期投資的優勢,上市公司發展質量亟待提升。上市公司經營質量問題頻出,在公司治理、抗風險能力、業務經營等方面表現欠佳,容易影響上市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侵佔股東利益,導致股價波動幅度較大,投資風險較高,進而影響到投資者的策略佈局。同時,上市公司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有待改善,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加大,輸入性風險不容小覷;中國經濟恢復態勢良好,但需求不足、預期不穩問題仍然突出,一些領域還存在不少風險隱憂,在此背景下,部分上市公司的發展面臨新的挑戰,經營壓力加大,一些違法違規行為容易“死灰復燃”,進一步影響上市公司發展質量,降低對中長期資金的吸引力。
第三,衍生品市場發展不足,缺少足夠的風險對沖工具。中長期資金若要紮根資本市場並獲取一定收益,就必須減少風險損失,因此風險對沖需求與日俱增。金融衍生品建立在標的資產的風險管理需求上,根據產品形態可分為遠期、期貨、期權和掉期,其價值功能首先體現在風險管理,中國場內金融衍生品數量偏少,場外衍生品市場起步較晚,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以股指期貨為例,機構投資者的參與度仍然有進一步增加的空間,當前市場上僅有少數公募產品會利用衍生品來對沖,產品的穩健性不夠高。中國衍生品雖已形成如今的七大產品,但與成熟市場相比品種仍然較少。此外,衍生品交易的制度設計仍有改進空間,投資者的觸及力度也有待擴大。
第四,市場的交易成本有待進一步降低。
第五,當前其他投資產品如非標資產,能在較長時期內實現低風險高收益,因此長期資金投資權益市場的動力不足。非標準債權資產是指未在銀行間市場、證券交易所市場交易的債權性資產,包括信用證、承兑匯票、信託貸款、信貸資產等,形式靈活、收益相對較高、類型豐富、規模龐大,吸引了眾多機構參與,能滿足資產配置、風險分散等投資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中長期資金進入資本市場的空間。
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建議
監管部門已經意識到了推進中長期資金入市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從降低交易成本,如降低印花税費率、降低證券公司佣金費率等入手,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股市交易;提高交易模式的便利化水平等,進一步降低中小公募基金管理人運營成本,提升服務機構投資者的能力,以助力中長期資金入市。具體而言,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可採取以下幾個方面措施:
1.降費讓利,提升中長期資金入市的主動性
雖然目前中長期資金投資機構的絕對規模和佔比已有所提升,但與成熟市場相比,個人投資者仍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主要投資主體,機構投資者往往由於資金的規模面臨更多交易成本,所以應當推出鼓勵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優惠政策,降低交易成本,優化交易程序,完善税收優惠、會計制度等,為中長期資金入市提供助力。目前,減税降費措施已經落地,滬深北三大交易所已經降低證券交易經手費,同步降低證券公司佣金費率,證券交易印花税也自8月28日起減半徵收,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時機已然到來。
為了讓中長期資金堅定投資的決心,應當制定必要的優惠政策,鼓勵資金維持長期的穩定性,例如投資滿一定年限以後,在税收繳納方面給予優惠力度;設計較為優惠的基金等投資產品,為投資者減負等,相關會計制度也可以為中長期資金投資機構給予一定的傾斜力度。
中長期資金的交易模式便利化也非常有必要。中國證監會近期發佈的《優化公募基金管理人證券交易模式的通知》提出,提高券商交易模式的便利化水平,允許各類公募基金管理人根據自身業務發展需要自主選擇交易模式,這將有力降低中長期資金的交易成本。保險公司及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年金基金投資管理機構、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及其管理的各類產品,這些資本市場中重要的中長期資金來源,也將參照適用本次證券交易模式優化方案,各類金融機構可以結合自身發展和投資需求選擇證券交易模式,降低中長期資金的交易成本。
2.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增強中長期資金投資的標的吸引力
作為資本市場的主要投資標的,上市公司理應注重自身經營狀況,用良好的經營業績吸引更多投資者,因此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提升公司質量:第一,在公司治理方面,完善相關制度安排,上市公司自身要明確經營目標,制定合理的規章制度,規範公司有序發展;第二,在經營效益方面,上市公司要突出主業,增強核心競爭力,高效利用資源,可以利用併購重組和融資等將主要業務做優做強,融合上下游產業鏈,形成較為系統的業務發展模式;第三,在創新發展方面,上市公司要緊跟市場、時代發展熱點,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提升業務生產效率,科技賦能支撐公司向好提升;第四,在可持續發展方面,重視綠色金融工具,以ESG理念指導公司發展,及時披露重大信息,回答利益相關者的關切問題,獲取投資者的信任和支持;第五,在風險抵抗能力方面,及時評估公司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分析當前形勢,制定較好的發展戰略,可通過重組、重整等方式化解風險,提升抗風險能力;第六,在股東回報方面,要及時通過現金分紅、股份回購等方式讓投資者分享業績紅利,提升投資者的獲得感,展現公司穩步發展的良好狀態,吸引更多投資者。
3.扶持、引導公募基金等機構規範發展
作為社保基金、企業年金、保險資金等中長期資金的主要管理者,公募基金應當制訂合理的投資計劃,積極佈局,促進中長期資金的形成和轉化。數據顯示,18家社保基金境內委託投資管理人中,有16家是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包括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博時基金、南方基金、嘉實基金等;21家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機構中,公募基金公司有14家;23家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基金投資管理機構中,公募基金公司也佔據11席。此外,公募基金也管理着保險、財務公司等機構的長期資金,因此該行業的專業能力至關重要,引導其進一步規範發展能獲得更多中長期資金的信賴。
為更好地吸引中長期的增量資金,基金管理人要從根本上增加資金管理能力,關注市場動態變化,充分運用市場上可利用的風險管理工具,追求較為穩定的投資收益,形成豐富、穩健的投資方案。基金管理人要發揮權益類投資的引領作用,用實際行動踐行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和穩健投資,形成積極的投資導向,發揮價值發現、資源配置和居民財富管理等關鍵能力;用專業的投研能力作出有價值的判斷,堅持以客户為中心,保持定力,用長期穩定的業績回報投資者,當好中長期資金的操盤手。
4.監管部門溝通協作,形成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強大合力
中長期資金來源多樣,其管理和投資的過程涉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財政部、國家税務總局、中國證監會等多個部門,全國社保、基本養老保險、年金等用來投資的比例設定,全國社保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管理制度設定,中長期資金的會計處理,中長期資金投資的税收減免、遞延等優惠政策等需要各個部門聯合制定,因此中國證監會可加強跨部門協同和政策協同,在擴大社保基金等投資範圍,增加企業年金、保險公司對資本市場的投資比重,支持社保基金等中長期資金參與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優化信息披露、短線交易、減持限制,豐富金融衍生品工具、豐富養老金產品體系等方面作出合理決策。
5.從理念、制度、內容出發,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由於信息、影響因素眾多,當前市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波動性,導致投資者過分追求短期的投資利益,不善於也不願意通過長期等待來獲得投資收益,短期炒作股票的情況時常存在,導致投資者階段性跟風持股而放棄長期交易,缺乏長期投資理念,造成了長期資金的擠出。因此,形成中長期資金穩定持有的市場環境,須遏制短期炒作行為;從投資者教育出發,要普及長期規劃的投資知識,培養普通投資者的長期投資理念和價值投資理念,培育長期投資者。
從機制的改革角度出發:第一,改革公募基金、商業銀行等機構投資者的績效評估機制,不將短期收益與員工薪酬過分掛鈎,將長期持股收益、策略等納入機構投資者的考評機制,適當加大長期投資在考評過程中的比例,推廣基於長期投資的薪酬激勵,持續完善長週期、多維度業績考核模式,以此推動長期投資的發展;第二,改革税收制度,合理設計長期投資的税收徵收方案,激勵投資者向長期持股傾斜;第三,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加強信息披露的及時性,使得投資者能夠基於準確信息更好地作出長期投資決策;第四,繼續推動全面註冊制改革,完善資本市場的基礎制度,完善產業轉型和創新發展的支持機制,提升監管水平,讓更好的投資者保護機制成為中長期資金入市後的重要保障。
營造中長期資金願意“紮根”的良好市場環境,需要推出更多金融產品,以更好滿足投資者風險管理需求。要加快投資端改革,提升權益類投資帶來的回報收入,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不斷完善和豐富金融產品,加強主動權益類產品、指數產品等佈局,增強權益類資產的吸引力,進一步引導社保、銀行、保險機構加大權益類配置比例,權益類資產可能帶來的高回報是中長期資金入市的一大動力。還要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暢通境外中長期資金進入渠道,支持香港市場發展,完善滬深港通機制,統籌提升A股和港股的活躍度,納入更多陸股通產品,深化境內外市場的互聯互通。
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能為資本市場發展注入穩健資金,是活躍市場的一大關鍵。在全球經濟面臨下行風險的背景下,需要看到的是,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市場發展的潛力較大,中長期資金佈局仍然可能帶來優秀的長期投資回報,因此中長期資金佈局正當其時。我們要理清存在的問題,用實際行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增強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動力,將更多“活水”引入優質企業,使得養老金、保險資金、年金基金等具備長期投資理念的機構投資者資金及境外長期資金配置權益類資產,發展價值投資,更有效發揮長期資金“壓艙石”作用,為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系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