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代表委員面對面 | 全國政協委員劉尚希:今年宏觀政策不能“急轉彎”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5日電 (記者 薛豔麗)3月5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做客中國青年網聯合今日頭條舉辦的線上“2021代表委員面對面”微訪談活動,和大家分享他的經濟思考。

2021代表委員面對面 | 全國政協委員劉尚希:今年宏觀政策不能“急轉彎”

  以下為訪談實錄:

  中國青年網:歡迎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教授做客中國青年網聯合今日頭條舉辦的《2021代表委員面對面》微訪談,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今年兩會期間,您主要關注哪些議題?

  劉尚希:2021年,既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我比較關注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財税體制改革、內需市場培育以及發展與安全等方面的話題。

  中國青年網:對2021年的經濟形勢有哪些預判?

  劉尚希:作為“十四五”的開局之年,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和財政增長數據預期都將有較好的表現。應當看到,2021年的風險挑戰和不確定性不能低估,諸多領域的衍生風險仍在聚集。

  基於此,宏觀政策需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穩”字當頭,不急轉彎。“積極財政政策保持一定支出強度”,在預期穩定的基礎上,平滑政策的調整。

  這裏面有三個“相匹配”,一是宏觀債務率、赤字率的高低,要與時俱進、實事求是,與經濟社會領域的公共風險狀況相匹配;二是債務的整體規模、結構和層次,要有保有壓、不斷優化、更加精準,與區域發展水平、地方財力基礎和市場主體預期相匹配;三是化債和發債的時點安排和力度安排,要充分考慮政策集成、資金協同,與更長週期、更廣範圍的跨期預算規劃相匹配。

  具體來説,要繼續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係,財政赤字率不能大幅下滑,仍要保持一定的支出力度。同時,注重債務結構的優化調整,選準政策切入點和完善政策傳導機制。

  中國青年網:目前的經濟情況,財政政策還有哪些發揮的空間,是否需要貨幣政策繼續跟進或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劉尚希:當前的宏觀形勢、全球經濟格局正發生重大變化,公共風險水平居高不下,國內經濟復甦的基礎還不穩固。由於不確定性增大,市場主體預期不穩,投資和消費水平持續低迷,2021年宏觀政策不能“急轉彎”。政府投資在促進市場復甦、帶動產業升級、引導社會資本等方面將發揮關鍵性作用。但更大力度的政府投資會增加財政赤字,這是一個以財政風險對沖公共風險的過程,需要找到一個合理的平衡點。

  貨幣政策對調節流動性、調控債券市場價格、熨平經濟週期性波動具有重要影響,為提高公共資源對沖公共風險的有效性,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應在合理權衡公共風險水平的基礎上,更好地協同發力。

  中國青年網:“十四五”時期,財税改革的重點和關鍵點有哪些?

  劉尚希:“十四五”位於“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是我國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面臨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為更好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與疫情防控工作,推動區域協調發展,財税改革應關注以下幾個重點:

  一是貫徹新發展理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高度,集中回答了新形勢下發展定位與路徑問題,提出了“三新”的論斷。新發展階段要求所遵循的不是單純依靠自然資源、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來實現發展的“物本邏輯”,而是注重發揮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的“人本邏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注重滿足人的自由、全面、平等發展需求。財税改革應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明確“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我國的發展呈現出越來越鮮明的整體性特徵,必須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財税體制改革應在其中發揮基礎性和支柱性作用,為經濟、社會、生態、空間各維度的發展提供支撐。

  二是夯實財政可持續的基礎。近年來,受經濟下行壓力和減税降費等多重因素影響,全國財政收支出現“緊平衡”狀態,並將在較長時間內面臨較大的財政收支壓力。為夯實財政可持續基礎,新時期財税改革應做到幾個堅持:即,堅持統籌協調,通過加強中期財政規劃管理,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實現財政資源統籌和協同使用;堅持提質增效,從公共價值導向出發,全面改善政府投資、政府採購等財政政策手段的有效性考量標準,將財政支出結構、政策安排與人的全面、自由發展要求結合起來,把提質增效最終落到人的發展上來;堅持節用裕民,繼續落實黨政機關過緊日子的要求,在有序推進財政支出標準化基礎上,進一步硬化預算約束,並以此約束政府權力行使;堅持動態適配,包括進一步完善能適應數字經濟發展要求的税收制度,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及大數據技術來強化税收徵管能力,提高税收收入制度、税收徵管制度與新發展階段的適配性。

  三是把握防風險底線。財税是發展和安全的基礎,其基本功能就是通過防範化解公共風險,把國家發展的不確定性轉化為確定性。一方面,要堅持財政法定取向,避免財政過度工具化可能引致的風險。有效防範、化解發展進程中出現的各類公共風險,離不開政府的作用,但也要防範政府缺位、越位和錯位導致的風險。另一方面,要堅持統籌發展與安全。平衡好促發展和防風險的關係,在保障財政安全的基礎上,重點關注影響國家經濟安全的重大公共風險,構建大安全格局。

  中國青年網:在疫情的影響下,一些企業遭遇經營上的困難,財税政策起到了哪些積極促進作用?政府是否應該加大減税降費力度?

  劉尚希: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和挑戰,財政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會同有關部門出台了一系列階段性、針對性減税降費、紓困解難政策,有效推動了疫情防控和“六穩六保”工作,助力經濟的強勁復甦。具體來説,一是為企業減負,有效對沖了疫情風險;二是激發市場活力,為保經濟基本盤注入了確定性;三是促進產業升級,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支撐。

  隨着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性政策應逐漸退出市場。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2020年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企業成本大型調研時發現,企業普遍期待更大規模的減税降費,部分企業甚至存在對“政策大禮包”的過度依賴。整體來看,我們減税降費力度已經前所未有,也不可能無限制地加大力度,但有必要進行結構化調整,比如,在税種、税率以及税基等方面還有不斷優化的空間。

  2021年,我國的財政政策必須依據“十四五”規劃的核心要義,從“十四五”甚至更長時期的視角來進行調整,而不是僅考慮現有情況及變化。另外,財税政策還應按照中央提出的“不急轉彎”要求進行系統性梳理,既要保持和鞏固優惠性幫扶措施的效果,又要有序退出部分階段性政策,儘量減少短期的“調控性政策”,積極完善具有長期效應的"制度性政策",推動形成全國統一、公平的市場環境,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更加穩定的政策預期。

  更多代表委員精彩內容,歡迎通過今日頭條客户端搜索關注#代表委員面對面#熱點話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16 字。

轉載請註明: 2021代表委員面對面 | 全國政協委員劉尚希:今年宏觀政策不能“急轉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