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在京正式發佈“能聯全球”平台,這是世界首個致力於推動全球能源電力發展合作的數字化平台。不久前,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對外發布了中國碳達峯、碳中和系列研究報告,首次提出通過建設中國能源互聯網實現碳減排目標的系統方案。
合作組織主席、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劉振亞指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全球性解決方案,不僅能夠解決能源、氣候、環境、資源等問題,而且對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升級、科技創新、經濟增長具有巨大推動作用,將為相關國家和行業企業帶來重大發展機遇。
他表示,“能聯全球”平台以推動綠色能源全球互聯為目標,着力打造覆蓋全球、跨界融合、協同創新、共建共享的全球能源互聯網“合作圈”,為各國政府、國際組織、企業機構提供項目、技術、資金等方面的綜合服務,打造共促綠色低碳發展的全球網絡、加快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的創新載體以及價值共創、互利共贏的合作平台,讓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更經濟、更便捷、更高效。
此前,合作組織發佈的《中國2030年前碳達峯研究報告》《中國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報告》《中國2030年能源電力發展規劃研究及2060年展望》三項研究成果,提出了以特高壓電網引領中國能源互聯網建設,加快推進“兩個替代”,從而實現能源生產清潔主導、能源使用電能主導,能源電力發展、經濟社會發展與碳排放“雙脱鈎”的系統減排路徑。
統籌考慮我國國情、國際減排責任以及全社會減排成本,報告提出了分三階段實現“雙碳目標”的綜合路徑,即2030年前儘早達峯階段、2030-2050年快速減排階段和2050-2060年全面中和階段。報告指出,我國能夠在2028年左右以115億噸(考慮負排放之後的綜合排放量約109億噸)的較低水平實現碳達峯。
劉振亞表示,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經濟增長快、用能需求大,以煤為主的能源體系和高碳的產業結構使我國碳排放總量和強度呈現“雙高”特點。2019年,我國碳排放量佔全球比重達到29%,其中能源活動碳排放98億噸,佔全社會總量的87%,如期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任務非常艱鉅。“建設中國能源互聯網,加快推進能源開發的清潔替代和能源消費的電能替代,是實現我國碳達峯、碳中和的根本途徑。”
該報告還提出,2023年後,中國煤炭消費總量將穩定在28億噸左右;煤電總量控制在2025年達峯,峯值為11億千瓦,到2030年下降至10.5億千瓦,到2050年下降至3億千瓦左右,2060年煤電裝機全部退出。(經濟日報記者 王軼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