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港交所3月7日披露,綠茶集團有限公司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花旗和招銀國際為聯席保薦人。若進展順利,公司將於3月末或4月初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綠茶集團旗下的綠茶餐廳算得上最早一批的網紅餐廳,源自於王勤松與路長梅夫婦在2004年創立的綠茶國際青年旅舍,同時也為揹包客旅行者提供價格適宜的餐食。旅舍坐落於杭州西湖景區,因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低廉的價格吸引了許多全國各地揹包客的入住。
不久后王勤松夫婦發現來吃飯的顧客超過了入住的旅客,便決定將旅社改為了餐廳。2008年兩人在杭州西子湖畔開設了第一家綠茶餐廳,並建立了全國餐廳網絡。
根據最新的招股書,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綠茶總共運營236間餐廳,覆蓋中國18個省份、四個直轄市及三個自治區。2021年,綠茶開設了59間新餐廳,並計劃於2022年至2024年每年開設75至100間新餐廳。從2018年到2020年,綠茶集團的餐廳總數由107間增至180間,複合年增長率為28.3%。
綠茶餐廳價格親民,菜品融匯各家,並配有中國風的店面裝修風格,很快就得到消費者的青睞。不過綠茶集團的上市之路卻沒有這麼一帆風順。
兩度遞交上市申請
早在2021年3月,綠茶集團就曾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不過截至9月底,招股書6個月未予更新,顯示失效。10月5日,綠茶又重新遞交了招股書。
其實綠茶集團第一次提交的招股書時,市場對其運營現狀有些擔憂。
財務數據方面,2018年和2019年,綠茶集團營業收入分別為13.11億元、17.36億元,年內利潤分別為4440.1萬元、1.06億元。但2020年綠茶集團由盈轉虧,虧損額達到5526.2萬元,收入同比減少9.6%至15.7億元,除廣東地區收入同比增長8.7%,其餘地區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綠茶集團方面表示,2020年上半年其經營業績下滑是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不過,2021年前9個月其經營業績有所反彈,收入由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9個月的10.70億元增加58.2%至2021年同期的16.94億元,同時淨利潤轉正為0.95億元,經調整淨利潤率為6.9%。
此外,2021年經營性現金流也較2020年有所好轉。公司在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以及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個月分別錄得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淨額2.09億元、3.86億元、2.73億元及3.35億元。
從品牌定位來看,綠茶餐廳的定位為高性價比的新中式融合餐飲,其人均價格常年在60元上下。招股書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及2021年前9個月,綠茶的人均消費分別為54.8元、58.4元、61.3元及60.2元。
而綠茶餐廳之所以可以保持平價策略,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高翻枱率。“我們是50元的人均,但花的卻是500萬元的裝修費用。和別的餐飲企業不同,人家可能是餐廳客人坐滿就賺錢,但綠茶滿客之後翻枱才開始賺錢。”王勤松曾經表示,“我們是在用近乎於成本的低價格,換取客流,所以像我們這樣的餐廳必須重視翻枱率。”
但2020年疫情的出現嚴重影響了綠茶餐廳的翻枱率。招股書顯示,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綠茶集團翻枱率分別為3.48次/日、3.34次/日、2.62次/日。在2021年前9個月,綠茶集團的翻枱率達到3.32次/日,與上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長,但還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並且與海底撈、太二酸菜魚的3~5次/天優勢並不明顯。
事實上,翻枱率受多重因素的影響。一方面由於疫情,餐廳的客流減少。另一方面,可能來自於門店密度的提升稀釋客流。除此之外,中國餐飲大環境在不斷變化,餐飲品類的潮流也變得越來越難以捉摸,生命週期也在變短,不同細分品類的競爭也愈發激烈。
上市後仍面臨挑戰
據灼識諮詢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中式餐廳市場的總收入達到約2.2萬億元,其中休閒中式餐廳市場的總收入約3513億元。由於參與者眾多,休閒中式餐廳市場呈現高度分散的狀態。2020年,國內前五大品牌約佔中國中式餐廳市場總收入的3.8%,綠茶集團作為第四大運營商僅佔有0.5%的市場份額。
綠茶顯然也不打算止步於目前的市場份額。招股書中顯示,綠茶集團IPO募集所得資金淨額將部分用於在2022年至2024年開設約225家餐廳。不過,綠茶餐廳的單店投資成本高達320萬~370元,回本週期18個月。其前期投入、管理成本還是回本週期都遠高於同行。
另外,消費者的口味正隨着時代而變化,品牌的創新能力、供應鏈能力、營銷能力的提升也十分重要。時至今日,在小紅書、大眾點評等平台上,顧客最為推崇的依舊是麪包誘惑、綠茶烤雞、粉絲裹蝦等十年前“爆款”。儘管招股書顯示,餐廳每年都更新約20%的菜品,但都沒有給顧客留下太深的印象。
供應鏈方面,綠茶餐廳食材採購主要還是依賴第三方供應商。儘管綠茶餐廳頭部供應商所佔比例已明顯下降,但相較於海底撈、呷哺呷哺的自建完整供應體系,以及和府撈麪先搭供應鏈後擴張門店的模式而言,綠茶對於上游的把控能力依舊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綠茶集團在其披露的資料中指出,因疫情影響,2020年其曾錄得年內虧損,而未來盈利能力將視乎多項因素,包括餐廳的擴充及表現、競爭格局、顧客喜好、宏觀經濟及監管環境以及COVID-19疫情的相關不明朗因素。“我們的收入增速可能不及預期,增長亦未必足以抵銷成本及開支的增加。因此,我們未來可能產生虧損。”
由此可見,在持續內卷的餐飲行業中,綠茶即便上市,也還面臨諸多挑戰以及講出新故事的壓力。
近幾年,中式餐飲企業在資本層面頗為活躍,上市成為了不少企業的選擇,包括海底撈、九毛九以及今年年初剛遞交上市申請的楊國福、鄉村基和絕味食品等。
對於餐飲品牌扎堆上市,資深零售專家王國平指出,“餐飲要規模化、標準化,又需要進行互聯化、中央廚房建設等,對於早期的餐飲企業,門檻拉高,它們需要資本支持,才能搶跑。” 疫情加速了一些原本現金流充沛的餐飲企業被動尋找資本支持,另一方面餐飲企業也在嘗試如何與資本市場對接,起到共贏作用。
(鈦媒體APP編輯翟碧月綜合自界面新聞、國際金融報、財聯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