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我國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傳導更為通暢

  本報記者 劉 琪

  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央行堅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手硬”。據央行5月10日發佈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疫情發生以來,央行根據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階段性特點,出台了一系列貨幣政策措施。得益於貨幣政策傳導效率明顯提高,各項貨幣政策措施向實體經濟傳導通暢,有效支持了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緩解了實體經濟的實際困難。

  近年來,央行抓住銀行作為貨幣政策傳導中樞的關鍵,採取多項措施緩解銀行貨幣創造面臨的流動性、資本、利率“三大約束”,着力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央行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4月份,10次降準釋放長期流動性8.4萬億元,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由2018年初的14.9%降至9.4%,今年春節假期後前兩個工作日超預期投放短期流動性1.7萬億元,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2019年至2020年4月份,銀行已發行永續債7186億元,有效補充了一級資本;2019年8月份以來LPR改革順利推進,打破了貸款利率隱性下限,激發了貸款需求。隨着“三大約束”明顯緩解,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更為暢通,傳導效率明顯提高。

  從引導貸款投放看,一季度人民銀行通過降準、再貸款等工具釋放長期流動性約2萬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7.1萬億元,每1元的流動性投放可支持3.5元的貸款增長,是1:3.5的倍數放大效應。從降低貸款利率看,3月份企業貸款利率為4.82%,較2019年底下降0.3個百分點,較2018年高點下降0.78個百分點,降幅明顯超過同期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和LPR的降幅。政策利率下降的效果放大傳導至實體經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有效發揮了促進貸款利率下行的作用。

  央行指出,無論是從引導貸款投放來看,還是從降低貸款利率來看,我國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更為通暢,銀行的主體作用發揮充分,市場機制運轉良好。

  同時,央行表示,下一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註重靈活適度,繼續根據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階段性特點出台有針對性措施,保持貨幣政策傳導效率,進一步緩解實體經濟面臨的實際困難,對沖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

  廣發證券資深宏觀分析師周君芝認為,央行一季度側重於穩定流動性環境和金融負債端,二季度將實體增長和就業問題放到更高的位置。未來央行的重點在於實體信貸,與銀行負債端更直接相關的貨幣市場將相機跟隨調整。

  中信證券宏觀研報指出,一季度貨幣政策在“降成本”和“調結構”等方面均展現出了積極成效,後續再貸款和再貼現仍將有約1.1萬億元額度有待釋放,貨幣政策仍處於“加力”階段。二季度進一步降準和降息依然可期,助力實體經濟回升。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78 字。

轉載請註明: 央行:我國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傳導更為通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