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時期謀突圍 中小微如何穿越“生死線”?

中新社北京6月24日電 (記者 王恩博)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受開工延遲、需求萎縮等因素影響,中國不少中小微企業資金壓力加大,遊走在“生死線”上。

浙江福萊克鑄造科技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這家位於浙江麗水的小微企業主營防爆電機和機械鑄件。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原有規劃:一方面,50%的工人來自温州及安徽、四川等地,直到3月中旬才逐步到位;另一方面,運輸受阻,公司原材料進不來、產品出不去。

但在福萊克公司主要負責人黃國平眼裏,逆境是暫時的。“疫情期間陸續出台了各類惠企政策,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如何自救。”為實現突圍,該公司謀劃加強“造血”能力,引進先進設備,豐富產品體系,提高產品技術含量,推升市場需求和利潤水平。

自救的錢從哪來?黃國平介紹,關鍵時刻,公司通過浙江省金融綜合服務平台向中國農業銀行申請流動資金貸款880萬元(人民幣,下同),用於生產轉型和擴大產能。“沒想到農行當天就聯繫我們,兩天時間880萬元貸款就到賬了。”

殊時期,眾多中小微企業正奮力逆境突圍。而在中國官方不斷加大金融紓困力度的背景下,這樣成功穿越“生死線”的故事越來越多。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為保市場主體,一定要讓中小微企業貸款可獲得性明顯提高,一定要讓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中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3.08萬億元,同比增加2.83萬億元,同比增速27.56%,遠高於各項貸款同比增速。

與此同時,有關部委出台專項政策,指導銀行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對受困小微企業實施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安排。截至5月31日,銀行機構已對79.9萬户的1.44萬億元到期貸款本金實行延期;對59.7萬户的653.7億元到期貸款利息實行延期。

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一級巡視員葉燕斐透露,銀行機構已為超四成中小微企業到期貸款提供再融資支持,緩解了受困企業的財務支出和流動性壓力,支持企業有序復工復產。

針對融資貴的“老大難”問題,中國官方還推動金融部門向企業合理讓利。據瞭解,通過降低利率讓利、直達貨幣政策工具推動讓利、銀行減少收費讓利三種方式,預計金融系統今年全年將向企業讓利1.5萬億元。

特殊時期的特殊安排,為中小微企業穿越“生死線”創造了條件。但對於廣大經營者而言,“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的尷尬並不只出現在疫情期間。

“支持企業發展,要把眼光放得更長遠一些。”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看來,支持小微企業生存發展,不僅要關注短期內能提供什麼待遇、給予什麼照顧,更要立足長遠,“對於小微企業來説,他們更在意、更需要的是穩定和長期的制度性支持”。

如其所言,在破解眼前難題的同時,也要看到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綜合施策、久久為功。

中國央行等八部門近期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強化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着眼長期性、制度性政策建設,旨在培養金融機構小微金融服務能力和水平。通過開展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建設中小微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等一系列措施,可以預見,金融“活水”將更好滋養實體經濟,呵護中小微企業成長。(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60 字。

轉載請註明: 特殊時期謀突圍 中小微如何穿越“生死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