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經濟日報】;
“在上半年國民經濟數據中,數字經濟的表現十分亮眼。”西南財經大學教授、西財智庫首席研究員湯繼強告訴記者。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6.4%、10.3%;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4.5%;全國網上零售額51501億元,同比增長7.3%;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投資增長8.2%;電子商務服務業投資增長32.0%。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數字經濟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基於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搭建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不僅為重塑社會秩序發揮關鍵作用,也為運用‘互聯網+’等模式開展疫情防控提供新思路,更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新的應用場景。”湯繼強表示。
湯繼強認為,數字經濟通過大數據對數字化的知識與信息加以識別、選擇、過濾、存儲、使用、引導,實現資源快速優化配置與再生,為上半年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湯繼強介紹,我國先後出台實施了“互聯網+”行動和大數據戰略等一系列重大舉措,為數字經濟發展指明瞭方向,使其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
“數字化轉型契合互聯網和智能時代的需求,加快了傳統業態下的設計、研發、生產、經營、管理、商業等方面變革。”湯繼強表示。
上半年,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4.5%和0.4%,這也進一步為數字經濟發展夯實了產業基礎。湯繼強認為,我國現在已經建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產業基礎,也為各產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堅實土壤。同時,各領域跨產業的信息融通平台建設不斷加速,促進各行業全流程、全產業鏈線上一體化發展,有效支撐了企業數字化轉型。
“中國數字經濟要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我們應緊抓機遇,在軟件服務、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信息安全、數字娛樂等領域形成持久競爭優勢。同時,逐步構建5G產業生態圈、產品和服務生態鏈,進一步點燃數字經濟引擎。”湯繼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