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鋅刻度,作者丨陳鄧新,編輯丨許偉
風頭正勁的美國“網紅”券商Robinhood,遭潑了一盆冷水。
據外媒報道,2020年9月3日,被譽為“美國散户大本營”的Robinhood面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民事欺詐調查,理由是該公司此前未能全面披露關於出售客户訂單/指令給眾多高速交易公司,如若Robinhood要和解可能面臨超過1000萬美元的罰款。
而事情的起因是2020年3月, Robinhood經歷了數次宕機,譬如在道瓊斯指數遭遇史上最大跌幅的那天,Robinhood的用户無法賣出股票割肉或抄底,從而引發了集體訴訟。
這意味着,美國監管層已關注到以Robinhoo為首、野蠻生長的互聯網券商,它們以創新的商業模式從傳統券商的圍剿中成功突圍,卻又陷入忽視用户投資教育、放大資本市場風險的漩渦中。
美國互聯網券商,來到命運的十字路口。
蘋果、特斯拉股價的幕後推手
“差不多就是美版‘同花順’的意思,只不過Robinhood有券商牌照,而同花順沒有,業務覆蓋面有所區別。”美股投資者嚴子博如是説。
43歲的嚴子博是長沙的一名外貿從業者,也是一名老道的美股中長線投資者,第一次聽到Robinhood還是2019年3月回國探親的美國親戚提起的。
“這個名字挺有意思的,Robinhood不就是英國傳奇英雄羅賓漢?”嚴子博出於好奇也研究了一番,“零佣金很吸引人,傳統券商平台要5~10美元,但要有SSN才可註冊(編者注:社會安全號碼,相當於美國版的身份證號碼),居然還支持比特幣,缺點是提現是T+3天,比A股的T+1天還慢。”
據Charles Schwab公司2018年調查顯示,31%的投資者會在選擇券商時對比手續費的高低,而千禧一代更容易受零佣金的吸引,超過50%的千禧一代會在傳統券商與主打零佣金的互聯網券商之間倒向後者。
嚴子博告訴鋅刻度,Robinhood給他留下了魔幻的印象。
到了2020年9月,Robinhood前五大最受歡迎股票有三隻科技股,分別是蘋果、微軟與特斯拉。
對此,嚴子博表示韭菜不分國界:“原本以為只有A股散户才會炒概念、追漲殺跌,沒有想到美國那邊也是一樣的。”
公開資料顯示,美國租車巨頭赫茲宣佈破產後股價暴跌,萬萬沒想到該股一度成為了Robinhood最受歡迎股票,短期持倉暴漲近300%,兩週之內推動股價從0.4美元暴漲至6.25美元,之後又一路下跌至1.41美元。
而德意志銀行分析師認為,2020年美股從3月的低點上漲至今,主要歸功於那些熱情澎湃、缺乏經驗的散户,而為這些散户提供交易平台的Robinhood、Charles Schwab、ETrade等互聯網券商因此名聲大噪。
公開數據顯示,Robinhood上半年用户數增加了241.67%,成為美國互聯網券商賽道無可置疑的領頭羊。
於是,Robinhood在2020年5月、7月完成兩輪總計價值6億美元的融資,又在8月獲得2億美元的融資,現階段其估值高達112億美元。
而在四五個月之前,Robinhood估值僅為76億美元。
偽打敗傳統券商,零佣金只是表象
零佣金模式2006年就出現了,為初創公司Zecco首創,為何在2015才入行的Robinhood手中大放異彩?
某國際投行從業者彭少新告訴鋅刻度:“將Robinhood走紅歸於零佣金並不完全正確,其後面藏了一套‘低門檻+高自由度+訂單分發’組合拳,進而成功吸引了散户。”
第一,開户門檻為0,交易門檻低至0.000001股。
傳統券商是有一個開户門檻,譬如E*TRADE的開户門檻為500美元,而美聯儲《2016年美國家庭經濟狀況報告》顯示,超過40%的美國人拿不出400美元,“多數傳統券商沒有把散户視為必須抓牢的目標客户,從而留下了模糊空間,直到Robinhood等出現,意識到這些人也是有投資需求,從經營策略入手打了傳統券商一個措手不及。”
傳統券商E*TRADE
人來了,也要買賣的起。
傳統券商交易最低單位是1股,而Robinhood前期交易最低單位是1美元,2019年12月調整為0.000001股,也就是萬分之一股,如此以來即使本錢寥寥無幾的散户也買得起蘋果、特斯拉等高價股,從而刺激散户參與股市交易。
對此,Robinhood聯合首席執行官弗拉德·特涅夫曾表示:“我們相信,如果你想投資,不管你有多少錢都可以。”
第二,可大面積分散投資、獲得低融資利率。
傳統券商由於手續費的存在,散户較少進行大面積分散投資,譬如持有二三十隻股票,Robinhood的出現令分大面積分散投資成為可能,畢竟不需要考慮手續費了,這意味着散户的資產組合有了更多可能。
此外,Robinhood的融資利率也低於傳統券商,彭少新告訴鋅刻度融資1萬美元,Robinhood的成本只有傳統券商的三分之二。
第三,Robinhood吸取了前輩的教訓,走輕資產模式,沒有設立線下營業部、沒有聘請交易員,而是把用户的線上訂單分發給不同的高頻交易公司,通過後者完成交易。
換而言之,Robinhood等就是讓股票買賣在線上變得更簡單,刺激散户低本金去撬動財富,於是在大洋彼岸升級版的零佣金模式已成為互聯網券商的行業標準。
彭少新進一步表示,其實國內也有一家仿效Robinhood的互聯網券商,之所以名聲不顯,究其原因為打法不同:該證券大本營在中國,瞄準的是國內具備30萬美元以上資產、又渴望參與美股交易的人羣,這麼一來受眾大幅受限,自然難以成為“網紅”互聯網券商。
Robinhood們兩大痛點亟待解決
儘管Robinhood們風光無限,但外界的擔憂長期存在。
Robinhood們降低交易門檻、刺激投資者頻繁交易,卻並不重視投資者教育,以至於部分投資者對投資風險知之甚少。
對此,《紐約時報》資深記者Kara Swisher、紐約大學教授Scott Galloway等都進行了公開批判,而2020年6月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一名20歲大學生Alex Kearns之死將擔憂推至頂點。
Alex Kearns在Robinhood中進行期權交易,疑似誤以為損失了73萬多美元從而自殺,事後外媒報道負現金餘額只是暫時的,一旦期權交易完成就會變成正數。
“一個20歲的沒有收入的人,怎麼能分配到將近一百萬美元的槓桿?”臨死之前Alex Kearns在筆記上發出疑問。
某私募投資部經理陳聽濤告訴鋅刻度:“具體細節尚未公開,不過Robinhood承諾調整期權交易門檻,也從側面印證了平台的風控管理有漏洞,投資者教育工作不到位,沒有做好客户風險等級評定,令不適合高風險期權交易的人蔘與其中。”
事實上,Robinhood平均年齡只有30歲,其中一半為首次接觸資本市場,其面臨的新人保護、風控等壓力不容忽視。
更為關鍵的是,Robinhood們盈利模式的成長性值得商榷。
Robinhood們營業收入的來源有三:一是用户賬户內現金產生的利息;二是提供增值服務,譬如每月花費10美元獲得2000美元的融資使用權、縮短資金週轉速度等;三是訂單分發,從高頻交易公司獲得的回報。
“機構都是直接參與交易,不需要高頻交易公司插手,因此Robinhood們的主體還是散户,可散户鬥得過機構?”陳聽濤表示1955年以前美國也是散户主導市場,此後由機構接棒。
海通證券曾發佈一份研報,認為1955年之後美國機構投資者蜂擁入市,單兵作戰的散户淪為羔羊,“近年來,交易機制變複雜,高頻交易、量化對沖等工具的使用,使得機構投資者在技術支持、信息獲取、專業性等方面佔據天然優勢。”
倘若,散户羣體的成長天花板有限,那麼Robinhood們的天花板又會高到哪兒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