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數週的窄幅交易,比特幣在週日突破了1萬美元大關(最多觸及1.02萬美元的高點),這是自6月初以來的首次。除了價格因疫情爆發帶來的經濟影響而受到打擊之外,這種虛擬貨幣在5月11日經歷了第三次“打包獎勵減半”。
清楚比特幣發展規律的人肯定清楚,每次“打包獎勵減半” 的情況出現,比特幣的價格就會開始新的一輪衝高,但是事實上這一次的所謂衝高,受到各方面影響,來的似乎並沒有想象中的快。
隨着比特幣的暴漲,以太坊,萊特幣,瑞波幣等數字貨幣集體走高。日前,美國聯邦法院表示,根據華盛頓法律,將比特幣定義為“貨幣”。聯邦法院首席法官Beryl A.Howell在判決中認為,“Money(貨幣)通常意味着一種交換媒介、支付方式或價值儲存手段,比特幣就是這樣的東西。”
比特幣從何而來,數字貨幣又將去向何處?
比特幣最早出現在2008年,由中本聰的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數字現金系統》提出比特幣理論。2009年,比特幣網絡誕生,並由創始人中本聰開創了第一個比特幣區塊。世界上也有很多人開始猜測“中本聰”到底是誰。但其實就筆者看來,討論此人的身份並沒有任何意義。
為何這樣説?原因非常簡單,中本聰其人的身份並未有任何消息能夠確認,此前出現過的多次假設以及“現身説法”,要麼並未有實錘確認,要麼就是譁眾取寵的跳樑小醜,就算“中本聰”真的出現,因為區塊鏈技術的特殊性,他也不會對現有的比特幣體系造成影響,歸本溯源的討論另外一個話題才更加重要,中本聰為何要創造比特幣,其目的在哪?
要解釋清楚這個問題,需要回溯比特幣出現時期的時代背景。進入21世紀後,華爾街的金融衍生品開始爆發式的增長,與此同時房地產業催生的金融泡沫也愈發嚴重,相信諸位也清楚其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最終導致了2008年席捲世界的金融危機。
中心化的金融體系內,即便是在金融危機背景下,華爾街上下依舊是一片貪腐風氣,被資本高度控制的美國、英國由此也引發了民眾的不滿,“中本聰”也恰恰在此時創立了比特幣,這種具有去中心化特徵的全新貨幣形式,尤其符合當時的時代背景。
認知很重要,比特幣的出現是一場虛擬與現實的博弈
説説我自己對於區塊鏈領域的認知過程,最早接觸區塊鏈領域的人,都從比特幣開始,這一點我跟大家都一樣,早在2013年,筆者的朋友就曾經跟我提到過比特幣,當時我並沒有選擇這種投資的方式,而後的事情大家也清楚,2014年比特幣正式開始野蠻生長,但我會因為當時沒有大面積買入而覺得可惜麼?並不會。
當時的我與身邊的人,都對這種數字貨幣嗤之以鼻,就算當時我購入大量的比特幣,即便沒有在2014年賣掉,我大概率也不會長期持有到20000美元一枚的時候,不是在2015年的熊市中割肉,就是在2017年初重回1000美元的時候獲利賣出,其實本質上,是我的認知不夠。
對於聰明的人來説,形成認知的意願往往阻礙更大,因為頭腦中的固有偏見更多,我所理解的認知門檻細分為兩個方面,第一層是認知的意願,另一層是認知的過程,我們在遇到破壞性創新的事物,會本能地在建立認知之前,對其進行批判,而我並不認為我是一個真正的聰明人。
所以,我在跟我身邊的朋友提及比特幣的概念時,面對這種挑戰各國央行及貨幣體系的存在,我們幾乎在同時,就以各種理由給這個看起來“痴人説夢”的貨幣判了死刑,而至於對比特幣背後的區塊鏈技術興趣索然,更別提去認知它到底是什麼。
年輕一代“掀桌”重開 一場由虛擬世界開始的頭部財富向下轉移
在如今這個碎片信息氾濫,垃圾媒體對於二手信息野蠻傳播的時代,網絡上的“雜音”可以輕鬆的融合成自己的觀點,這加重了認知意願的障礙。“聽説比特幣挖礦的電力消耗超過了好幾個國家”、“IOC大部分都是空氣幣,這些幣都是炒起來的”,説的都沒錯。
有很多人説,現在社會的浮躁心態,造成了現在幣市的亂象,但在我看來,幣市僅僅是賭場,還上升不到對於區塊鏈技術喪失信心的層面上去,我們回想上世紀90年代到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再看現在區塊鏈領域的泡沫,其實二者之間的性質,在筆者來看是極為相似的,急功近利的心態和行為,在任何時候都是存在的,並不能以此為據就説現在的社會浮躁,導致了這一切。
盲目的入局自然是不可取的,充分的認知才是更加必要的事情,暫且不論幣市的“熊”或“牛”,正如筆者前文提到的,認知層面不能夠有效的上升,所以我賺不到錢,我並不覺得可惜。
回想現實經濟體系下,將整個社會的財富聚集到了少數的60後70後手中,而區塊鏈在我看來,就是80後90後這一代人彎道超車的契機,互聯網也好,區塊鏈也罷,一種技術對於現有經濟環境的顛覆,就是頭部財富向下轉移的契機。
對於區塊鏈的重視,亦或是年輕人藉由虛擬經濟向現實經濟體系反攻,而發生的一場博弈也説不定。實業時代成就了巴菲特以及美國的石油大王、摩根大通等巨頭,互聯網時代成就了馬雲、馬化騰、貝索斯,那麼區塊鏈會成就誰?這就是我對於區塊鏈的看法,可以説是寄予厚望也絲毫不為過。
區塊鏈是否能夠創造財富?答案是肯定的,在亂象叢生的今天,提升自己的認知,找到你認為對的方向,能不能參與其中其實並不重要,畢竟每個人對於財富的看法跟需求是不一樣的,但提升自己的認知與態度,至少不會讓你被時代所拋棄。
(74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