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壞賬損失增多 需要把握好兩個“容忍”

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日前在《求是》雜誌撰文表示,原來的調控目標是廣義貨幣與社會融資規模增速略高於名義GDP增速,今年上半年高出10多個百分點。預計今年總體槓桿率和分部門槓桿率都會出現較大反彈,金融機構的壞賬可能大幅增加。2019年銀行業新形成2.7萬億元不良貸款,出現疫情“黑天鵝”後,資產質量加倍劣變不可避免。

在如此嚴峻複雜的經濟環境和經濟形勢下,出現槓桿率上升和壞賬損失增大,是必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關鍵就在於,如何減少客觀因素的影響,杜絕主觀因素的發生。只要做好了這兩個方面,縱然槓桿率上升和壞賬增多,也不用過度擔心。

因為疫情的暴發,給經濟帶來重大的衝擊,迫切需要金融機構提供最大效力的支持。也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金融機構才降低了貸款門檻、簡化了貸款程序、提高了不良貸款的容忍度。

金融對經濟發展和企業運行的支持,對企業應對困難和挑戰的幫助,是有目共睹的,也是得到社會各方面的廣泛認可與肯定的。但是,這也無疑會給銀行自身發展帶來影響。尤其是不良貸款和壞賬損失,會出現比較明顯的增加。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才能有效化解支持經濟發展和企業運行與不良貸款增加、壞賬增多的問題呢?我們認為,需要把握好兩個“容忍”。一是正常貸款的寬容度,一是不良行為的“零容忍”。

什麼是正常貸款,當下把握好的難度更大。因為,企業普遍困難,普遍需要資金支持。如果仍然像經濟運行環境較好時一樣,按正常程序發放貸款,必然會使企業的的困難更大,資金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必須簡化程序、降低門檻,增強對貸款發放的寬容度,對企業貸款所需要的擔保、抵押等適當放寬條件。

但是,貸款發放的門檻降低、程序簡化,不代表可以濫竽充數、可以不顧企業實際情況、可以濫發貸款,對那些原本就不應該發放貸款,企業運行嚴重不振,已經有過失信行為,企業經營者沒有信用意識的企業,仍然不能輕易發放貸款,不能讓這些企業矇混過關,在銀行獲得資金支持。一旦濫竽充數者增多,不良貸款一定會大幅增加、壞賬也會大幅增多。我們需要的,是支持該支持的,對不該支持的,絕對不能支持。尤其是不講信用的老賴企業,必須在貸款發放上,確保“零容忍”,決不能讓不守信用者獲得貸款、讓不守信用者成為銀行風險的製造者。

總之,對可能出現的不良貸款增加、壞賬增多,需要理性分析、客觀看待,要更多地從宏觀層面看問題,在微觀角度下功夫,保正常企業與杜絕無信企業相結合,從而讓貨幣政策能夠更好地對穩定經濟增長與企業運行發揮作用。

□譚浩俊(財經評論人)編輯 陳莉 校對 楊許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47 字。

轉載請註明: 銀行壞賬損失增多 需要把握好兩個“容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