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晚間,皇氏集團發佈公告稱:公司於近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廣西監管局下發的《關於對皇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
決定書顯示,皇氏集團在收購築望科技過程中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的規定,於是監管局決定對公司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中,皇氏曾3收深交所的函件,並且2017年底,也曾因涉嫌信披違規被深交所下發監管函。
業績3年下滑,“不務正業”惹的禍
刨除警示函不講,皇氏近年來的營收業績似乎更加引人注意。筆者翻閲財報發現,2016—2019年間,皇氏的營收分別為24.46億元、23.67億元、23.36億元、22.53億元,連續3年下降。
此外,2017、2018年歸母淨利潤同樣二連降,尤其是2018年出現了6.14億元的鉅額虧損。公司總市值如坐過山車般從2012年底的20多億快速攀升至2015年的頂峯243億後,又大幅度滑落至40多億。
公開資料顯示:皇氏集團成立於2001年,屬於區域性乳製品企業,自稱為“中國水牛奶之王”。但據筆者瞭解,2014年伊始,皇氏便開始了它的頻繁跨界,先是收購御嘉影視、盛世驕陽等影視公司,後又涉足文化、金融科技等眾多領域,至於其主業反倒是一直如温水煮青蛙,反響不大。
而對於2018年6.14億元的鉅額虧損,皇氏方面給出的解釋為:同年影視行業遭遇了較大沖擊,受制於市場環境變化,部分劇目的投資及發行計劃都未能達到預期,因此經營業績才會出現較大幅度下降。2019年11月,皇氏集團正式剝離御嘉影視。
如此看來,皇氏的跨界之戰不僅沒有給公司帶來業績上的提升,反而成了拖累,另還一度分散了發展主業的精力。也正是這一連串的操作,皇氏被業界打上了“不務正業”的標籤。
而對於皇氏此番跨界之戰,有業內人士分析稱,是皇氏在乳業板塊遭遇瓶頸後的轉型摸索,也有人表示實為看上了跨界業務來錢快的特質,大割市場韭菜。
負債壓力大、成為“西南第一乳企”或只是空話?
不管初衷如何,在跨界中嘗試了一系列“苦果”後的皇氏,似乎終於“大夢初醒”想起了自己的老本行,決定重操舊業:發佈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擬募資9.78億元,投入到乳製品生產建設中去。
然而,有業內人士對此卻報以懷疑的態度,並表示皇氏短期內面臨着很大的債務壓力。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皇氏賬面貨幣資金為7.2億元、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分別為11.2億元和1.6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3.4億元。另公司2020年一季度營收同比下降超兩成,淨利潤虧損4441.72萬元,同比下降520.55%。
巨大的資金缺口加上不盡如人意的營收業績,皇氏此次的募資加大乳業投入計劃或真將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此外,作為紮根於西南一帶的城市型乳業集團,皇氏一直都將成為“西南第一乳企”作為終極目標。而想要實現這一目標,新希望乳業便是其繞不開的競爭對手。但是,同2019年成功達成上市並處於迅猛發展有望突破百億大關的新希望相比,首次為旗下主業加碼的皇氏集團顯然遜色很多。
並且,以水牛奶作為核心產業的皇氏相較於普通牛奶也並沒有什麼過人的優勢。對此,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媒體表示:皇氏集團和新希望乳業是沒有可比性的,對於打造“西南第一乳企”也就是喊口號而已。穩步發展、保住市場份額機會還是挺大的,但大的發展幾乎沒有,因為其產品線過於單一,且天花板效應已經凸顯。
不過據筆者瞭解,為推進自己的乳業募資計劃,皇氏最近開始玩起了直播帶貨,攜帶着來思爾摩菲水牛純牛奶進入了李佳琦直播間,僅3分鐘的時間,21萬件貨品全部售罄。值得一提的是,受此影響,皇氏集團股價也實現了快速回升。
憑藉“跨界”出圈的皇氏,在一頓摸爬滾打後,雖多元化佈局沒有取得過多進展,但重回乳業賽道之後,憑藉直播帶貨新模式確實打造出了一番聲勢,不過若想重回巔峯狀態,還需下不少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