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一場“罵戰”發生,説明了什麼?
上週末,金融業掀起了一場輿論風波,源自於一場對罵,主人公是樂歌股份董事長項樂宏和平安資管。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8月29日15:58分,項樂宏通過其本人的雪球賬號對平安資管發出“不歡迎”的 宣言。
當天的21:49分,項樂宏通過社交平台發佈了“一封信”。文章有幾個重點,1、樂歌股份上市快3年,項樂宏本人多次增持,耗資近8000萬元。2、幾乎沒有一個基金堅持持有。3、大多數資金都想着賺快錢。4、股價大漲之後,基金經理蜂擁而至。5、80末90後基金經理們頤氣指使、居高臨下的態度讓人無法接受。5、下次調研先去看工廠。
8月30日,平安資管股票投資經理張良在朋友圈發文回應,表示已經去過了現場調研,做了功課,不存在所謂的“沒有來過樂歌一次調研”。
當日午間,項樂宏再次發聲回應張良,表示張良講的不真實,對方並沒有文中表現的謙虛,還表示將會把過程全部放出。
當日晚間,項樂宏再次髮長文,完整披露8月29日下午整個調研事件的始末。文章稱“平安資管7-8人全程未開啓攝像頭,我方有種不被尊重的感覺”,並且平安資管提的兩個問題,讓項樂宏意識到對方沒有進行深入調研、邏輯比較混亂。
以上就是樂歌董事長項樂宏和平安資管之間的“罵戰”來龍去脈。市場輿論的聲音分為兩種,一種是站在項總角度出發的,吐槽機構投資者熱衷於賺快錢,調研不夠紮實;另外一種是認為項總有炒作的嫌疑。
作為金融業的小嘍囉,就不對這場罵戰予以評論,而是從金融業以及投資角度談一下幾點看法:
1、作為資產管理方,很多都是以一年的時間來看業績的,年度收益越好,次年募資就越容易,所以,資管的經理大多都是中線的思維,比較急功近利,這是行業生態導致的,今年業績不好,次年就出現被替換的個人危機。
2、機構被迫“散户化”,未來會有改善。機構前期需要募集基金,其中,公募基金從不同的渠道募集資金,然後進行投資,投資的過程中,如果階段性漲幅比較大,或者大盤出現了風險,有些投資者就會想着贖回資金,如果贖回壓力過大,那麼公募就不得不賣出股票來收回資金,無形之中也就變得跟散户一樣追漲殺跌了。但是,未來的環境可能會有所改善,機構的定價權越來越高,註冊制之下,機構專業化優勢更明顯,將慢慢形成去散户化的趨勢。
3、樂歌的主營產品屬於可選消費領域的小眾產品,今年出現了大幅度的上漲,是因為業績的增長,背後反映的是消費升級的趨勢。但是經過了暴漲之後,反而要保持一份謹慎,二級市場主要受益來源於差價,遵循低買高賣的原則。並且,未來樂歌有大幅度的解禁,目前並不是好的投資標的。
我們做投資的話,要想獲得穩定的收益,還是不能夠過於急功近利,註冊制來了,股票數量太多,選股本身就是一件難事,還想要擇時,則是難上加難,希望大家保持一顆平常心,這樣才能在資本市場走得更遠一些。
如果你覺得文章很棒,對你有幫助,可以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ID:xiaobaiducaijing),訂閲更多的優質原創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