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14日發佈最新月度報告,認為多國逐步放鬆疫情限制舉措帶動原油需求回升,加之主要產油國大幅減產,國際原油市場前景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國際能源署在報告中説,全球新冠疫情蔓延導致4月原油需求“遭歷史性規模破壞”;同時,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遲遲沒有達成減產協議觸發價格戰,令國際原油市場雪上加霜。國際原油期貨價格4月出現20多年以來最低值,甚至一度跌為負值。
然而,這一機構認定,隨着新冠疫情一定程度得到控制,全球經濟正在逐步重啓,人們重返工作崗位,“將推動原油需求(恢復)”。
這一機構預期:“到5月底,全球受到某種形式出行限制的人數將從最多時大約40億,減少至大約28億。”
在最新月報中,國際能源署預期,2020年全球原油需求平均每天減少860萬桶,上次預期為930萬桶。
國際能源署説,近期國際油價回升緣於“封城”舉措放鬆,“更重要的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顯著減產”。
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4月12日達成減產協議,約定5月1日起日均減產970萬桶。美國、加拿大、巴西等減產協議以外國家同樣減產。
國際能源署説,美國和加拿大等國4月原油產量相比年初日均減少大約300萬桶,6月減產額度可能達到日均400萬桶。如果減產協議得到徹底執行,“全球原油供給5月將日均減少1200萬桶至日均8800萬桶,為9年以來最低”。
鑑於需求增加而供應量減少,“(原油)市場前景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儘管油價依然低於疫情暴發前水平,但相比4月低值開始反彈”。
不過,國際能源署警告,影響國際原油市場前景的“主要不確定性依然存在”,“最大的不確定性是各國政府能否在放鬆限制同時避免疫情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