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丨黃奇帆:以高水平開放助推國際經濟更好的循環

8月7日,由新京報貝殼財經主辦的“中國經濟新格局:乘風破浪”夏季峯會在線舉行。在此次峯會上,原重慶市市長、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表示,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和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大背景下,形勢越困難,我們就越需要保持開放、擴大開放,在變局中開新局。我們要以高水平開放反制“逆全球化”,以改善營商環境反制“撤資論”,以超大規模市場的吸引力反制“脱鈎論”。

黃奇帆還指出,我們要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談判和制定,一方面努力打破美國在世界範圍內“去中國化”的圖謀,另一方面要利用中國的巨大的市場潛力,把這些國家和地區吸引到中國這邊來。

一文讀懂丨黃奇帆:以高水平開放助推國際經濟更好的循環

進口大國才是經濟強國,建議未來三五年將關税降至5%左右

“加快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已經成為我們謀劃中國經濟下一程的重點內容。” 黃奇帆説,這不是簡單的針對當前產業鏈、供應鏈因疫情中斷所採取的權宜之計,而是在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關鍵階段的強國方略;也不是因個別國家企圖與我國脱鈎、對我國圍堵而迫不得已的內斂收縮措施,而是籌劃以更深層次改革、更高水平開放,加快形成內外良性循環的戰略抉擇。

黃奇帆表示,我們要以高水平的開放助推國際經濟大循環。首先穩步降低關税水平,適度擴大進口,提升我國在世界經濟舞台上的話語權。他認為,當今世界,出口大國未必是經濟強國,因為出口可能是大量勞動密集型產品、來料粗加工產品或者農產品,而進口大國,如果一個國家連續10年、20年,年年進口量是世界第一、第二,一般來説它一定是經濟強國。

黃奇帆建議,在未來的三五年內,將關税的總水平由現在的7.5%左右逐步降到5%左右,實現與發達經濟體大致持平。主動降低關税水平,可以直接降低消費者的進口成本,增加羣眾的消費福利,還可以倒逼國內的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國內企業的產品進一步提升到國際水平,有利於增加進口,促進進出口的平衡,為實現國際收支平衡創造條件。

中國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的進口國,2.1萬億美元的年進口額與第一大進口國美國的2.5萬億美元只差四千億美元。“如果我們在今後若干年內,增加進口,使2.1萬億(美元)增加到2.5萬億、2.6萬億(美元),在進口方面成為世界第一大進口國,這對改善中國在世界上的貿易形象,增加中國對全球各個國家的貿易凝聚力、反制那些脱鈎的言論、逆全球化的言論,是具有重要的作用的。”黃奇帆表示,除此之外,中國成為進口大國,還可以擁有對國際商品更大的定價權,也有利於人民幣的國際化。成為進口大國,必將推動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強國。

進一步開放金融服務等領域,吸引全球產業鏈落户中國

在進一步擴大開放方面,黃奇帆指出,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2020年版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其中全國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由40條減到33條,自貿實驗區的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由37條減到30條,特別是金融領域取消了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壽險公司的外資股比限制。製造業領域放開商用車製造外資股比限制。農業領域,將小麥新品種選育和種子生產由中方控股放寬為中方股比不低於34%。這些都為我們抓住機遇、引資補鏈創造了條件。

黃奇帆表示,從全球來看,中國市場目前疫情控制得最好,也是投資風險最小的地方,我們進一步擴大開放,這些資金背後的產業資本必將紛至沓來,不僅國內部分外資轉移產業的計劃、撤離中國的計劃將被打消,還將大幅度地增加外資到中國的投資,幫中國迅速完成補鏈、擴鏈、強鏈的目標。

“在過去40年的開放中,我們廣泛地開放了外資投資領域,但在四個投資領域方面我們還是管得比較緊,負面清單比較多的。第一是外資金融機構的投資;第二是服務貿易領域的外資投資;第三是公共服務,包括教育、衞生、文化等方面的外資投資;第四是數字經濟領域的外資投資。” 黃奇帆説,這四個方面,負面清單控制的領域都比較窄、比較多。這次國務院把金融機構、服務貿易、公共服務,以及數字經濟領域,放寬了股權比的限制,減少了負面清單的約束,應該説在整個經濟範圍內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渠道的外資投資的格局,相信這些措施會產生巨大的作用。

黃奇帆建議,下一步要進一步擴大物流、研發設計、數字經濟等服務業的開放,吸引更多的全球產業鏈相關企業落户中國,加入區域產業鏈集羣,進而打造新型產業的產業鏈集羣。在國外需求依舊疲軟的時候,可以通過努力營造以當地需求、國內需求為拉動的產業循環。當國外市場復甦的時候,擴大產業集羣規模和發展質量,可以帶動全球產業鏈的大循環。

優化營商環境加快自貿談判,以高水平開放反制逆全球化

“只要我們實現了營商環境的國際化、法治化和便利化,那麼中國跟國際化企業之間的聯繫只會加強、不會減少。”黃奇帆在演講中指出,新形勢下,要在現有基礎上繼續深化改革,將營商環境建設繼續推向深入。

黃奇帆進一步解釋,營商環境法治化,就是要將營商環境的具體要求上升為法律,轉化為可問責的制度規則;實現營商環境便利化,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為各類要素跨境自由流動提供便利,實現成本最小化;而實現營商環境國際化,就是要按照WTO和FTA的自由貿易協定所約定的營商環境,實現准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管理、知識產權保護、勞動權利保護、生態環境的保護等。黃奇帆還指出,要以建設自貿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為依託,建設開放新高地。

“近日,修訂後的美-加-墨協定正式生效,其中的‘毒丸條款’就是針對中國而來的,是他們試圖削弱中國在全球貿易和產業供應鏈地位的重要一步。”黃奇帆表示,接下來美國大概率會延續在推動協定時的主要操作手法,與歐盟、英國、日本等達成類似的FTA(自由貿易協定)協議,這實際上對我國形成了新的圍追堵截。

他建議,我國應加快FTA談判,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談判和制定。要通過參與這類經貿規則的談判,一方面努力打破美國在世界範圍內“去中國化”的圖謀,另一方面我們要利用中國的巨大的市場潛力,把這些國家和地區吸引到中國這邊來。

“因為疫情,世界經濟陷入衰退。對此,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繼續高舉全球化大旗,更合理地發揮市場對資源的優化配置作用,更好地形成全球各國、各地、企業之間的分工優化配置,維護國際經濟良性大循環。”黃奇帆在演講的最後表示,那種以鄰為壑地搞脱鈎,推卸責任,拼命甩鍋,搞單邊主義和逆全球化的做法,是開歷史的倒車,註定不會成功。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許諾 編輯 趙澤 校對 柳寶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92 字。

轉載請註明: 一文讀懂丨黃奇帆:以高水平開放助推國際經濟更好的循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