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能達創始人、董事長陳清州:“美國禁購中國產品是短期行為”

近年來,美國頻頻出台政策,打擊中國科技企業,華為、中興、抖音海外版TikTok、海康威視、海能達等,紛紛成為其打擊對象。例如,2019年8月,美國出台臨時規定,以安全為由,擬禁止聯邦政府採購海能達等5家中國公司的產品。

海能達創始人、董事長陳清州:“美國禁購中國產品是短期行為”

總部位於深圳的海能達公司,成立於1993年,是全球領先的智能專網通信設備及解決方案提供商,有“中國對講機之王”和“專網小華為”之稱,海外收入佔一半以上,在全球對講機市場中的份額僅次於摩托羅拉。

針對美國NDAA政府禁購令,海能達創始人、董事長陳清州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作為企業,針對美國的制裁不應該表達這樣的感受:受壓制、被欺負、很生氣等。以前一窮二白的時候都能打開歐美市場,那麼苦都能熬過來,現在有這麼好的產品、技術,受點損失不算什麼,沒什麼可怕的。應當敢於與狼共舞,磨鍊自己,也使自己進步。”

陳清州表示,美國NDAA政府禁購令會對海能達有一點影響,主要體現在美國的政府採購業務上會有損失,但損失不大,“而且我們在美國的商業市場和渠道市場中都建立和積累了良好的客户基礎,有非常好的合作伙伴,一定會堅持做下去。”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歐洲、美國、東南亞多個國家使用了海能達的專網通信設備協助應急救援,其高品質、高性價比得到發達市場的認可。陳清州舉例説,美國企業生產的一台數字集羣對講機,售價相當於3台蘋果手機,而中國企業生產同樣的產品,售價只相當於蘋果手機的1/2,市場自然會做出選擇。但海能達的美國業務較少,佔全公司營業額比重不到2%,這是由於美國政府對本國對講機市場實施保護。“政府採購用的是納税人的錢,如此採購提高了採購成本,也是在浪費納税人的錢。封閉市場只會把企業養得懶惰,導致企業創新力不足。我相信美國的禁購令是短期的,他們不會長期這麼做下去。”

在陳清州看來,美國對芯片技術的保護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8月7日,華為消費者業務總裁餘承東在信息化百人會2020年峯會上表示,由於美國製裁,華為麒麟高端芯片在9月15日之後無法制造。陳清州告訴記者:“美國的貿易保護措施,只會導致芯片市場的轉移,即中國企業轉用中日韓、歐洲芯片,而這種轉移是不可逆的。95%的芯片技術與產品,中國企業都可以實現自主研發與生產,之所以向美國企業購買,是習慣使然。對於美國來説,芯片產業是高利潤產業,市場的轉移最大的受害者將是美國企業,美國企業自身將失去競爭力。我相信美國政府和商界肯定會看到這些問題。未來,我對兩國科技和貿易合作抱有比較積極、樂觀的態度,因為這是一個長期大的趨勢。兩國市場和科技的互補性非常強的,沒必要鬧僵。”

(環球時報)

【來源:環球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81 字。

轉載請註明: 海能達創始人、董事長陳清州:“美國禁購中國產品是短期行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