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大行加碼小微貸款:利率低至4% 防騙貸買房有門道

由 機東林 發佈於 財經

外匯天眼APP訊 : 2020年是實行“兩增兩控”、加強銀行支持小微普惠的第三年。國有大行近兩年來對小微普惠業務持續發力,頗有“全行總動員”之勢。

“從2018年提出‘兩增兩控’的新目標後,大行開始全行總動員,單户授信金額從近600萬元降到了300萬元,目前到了100萬元,不斷下沉,甚至還做了一些中小行客户羣的生意,一度導致中小行有了情緒。”某國有大行普惠金融部負責人周平(化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兩增”即單户授信總額1000萬元以下(含)的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同比增速,貸款户數不低於上年同期水平;“兩控”即合理控制小微企業貸款資產質量水平和貸款綜合成本。

但他表示,下沉也有下沉的煩惱。例如,該行連續兩年將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下降1%,就影響到了分行、支行基層業務人員的工資包,為此總行對其進行了FTP(內部資金轉移定價)補貼以提高積極性;此外,由於小微貸款的利息低至4%左右,早就低於部分地區的房貸利率,今年二季度甚至傳出騙取小微普惠貸款炒房的消息,這也導致不少銀行加緊自查。

大行“搶”了中小行的飯碗

據記者瞭解,服務小微普惠,銀行主要分為三個梯隊,原先各自專攻的客户有所不同,但隨着大行的積極性和指標不斷提升,其客户羣體也不斷下沉,近兩年甚至“搶佔”了中小銀行的陣地。

具體而言,普惠小微業務的第一梯隊無疑就是六大行,其貸款利率平均約4%,年初為了搶客户、滿足監管的降價考核,一度跌至3.5%;第二梯隊則是各類股份行,鑑於其資金成本高於大行、盈利訴求更強,因此對小微普惠的貸款利率平均為6%~7%;第三梯隊是各地城商行、農商行等中小銀行,貸款利率約為8%~12%。

周平提及,以六大行為主的國有大型銀行起步於公司業務,長期以來積累了豐富的公司大客户資源,因而一般在發展普惠金融過程中,主要是採取圍繞核心企業做上下游的產業鏈金融模式。比如對上游,核心企業往往對供應商有6個月左右的賬期,銀行與核心企業合作,推出針對供應商的應收賬款融資(質押、保理或商票貼現);對下游,核心企業往往要求經銷商預付貨款,銀行與核心企業合作,推出針對經銷商的預付款融資。大行的另一個優勢是規模大、管理規範以及國有品牌,因此銀政合作成了落腳點。

“但由於大行近年來不斷降低户均授信額度、企業下沉,逼得以前户均授信額度100萬元的小行開始去做鄉鎮企業,户均授信額度可能只有十幾萬元,這包括得益於技術發展的那些外賣平台上的街邊店。”他稱。

事實上,現在大行的小微貸款定價平均僅4%,抵押貸款利率約3%,信用貸款利率約5%。周平算了一筆賬,刨去資金、人工、風險成本,業務實際上是在盈虧平衡點上下波動,“現在鑑於疫情因素,資產質量有下跌的趨勢,但就算虧本,行內要求也要把這個業務做大,目的則在於拓展小微客户基礎”。

對一些科技企業的扶持就是典型案例。周平稱,銀行當時僅給某蘇州科技企業貸款了100萬元,但幾年後這家企業在科創板上市。“當時的信用貸款採取了風險分擔的機制,即銀行承擔80%,政府基金承擔20%,其他則由擔保公司或保險公司分擔。科技企業分不同的成長階段,目前銀行的介入已經不斷前移,從成熟期提前到了初創期,甚至是種子期的後期。當然,銀行的風險判斷能力稍弱仍是一個‘短板’。”周平説。

總行僅給普惠業務FTP補貼

要真正推動一件事的根本就是解決激勵機制。早前,總行雖希望推動普惠小微業務,但業務條線和分支機構開展小微企業業務的積極性不高。

“總行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為普惠業務提供了FTP補貼,” 周平表示,“簡單來説,分行有經濟利潤的考核,而做普惠業務屬於‘讓利’,現在貸款降價導致的損失由總行彌補,例如貸款定價從6%到了5%,這1%由總行直接補掉,總行還是以6%來算分行的利潤。這對於總行而言壓力也不小,畢竟貸款定價連續下降了3年,前兩年分別下降1個百分點,今年為0.5個百分點,因此今年所有其他項目的FTP補貼都取消了,只有普惠業務的補貼保留。”

其他銀行也有類似不同程度的FTP優惠。如:交通銀行對本年度新發生的MPA(宏觀審慎評估)口徑普惠貸款,逐筆給予105BP(基點)的獎勵。分行普惠貸款計劃完成率若在150%(含)以上,超出部分將額外獲得50BP的獎勵。分行將從總行獲取的FTP獎勵全部轉移到支行,補充支行經營利潤,激發支行開展普惠業務積極性;光大銀行在FTP方面給予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減點優惠110BP。河北銀行對普惠型小微企業及疫情防控相關領域企業貸款實行了較其他貸款業務降低50BP的優惠政策。

“今年在疫情影響下,資產質量的壓力在上升,但事實上外貿型企業過去兩年就已面臨挑戰,今年企業整體情況比預想的好一些,貸款延期的措施幫企業喘了一口氣。部分跨境電商企業反而逆勢增長。”周平稱。

嚴防資金違規進入房市

另一大挑戰則在於,由於普惠業務的利率太過具有吸引力,這還吸引了部分炒房者的注意。

早在4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深圳中支貨幣信貸處發佈《關於房抵經營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情況的緊急自查通知》,要求各家銀行自查房抵經營貸餘額、貸前准入情況、貸款管理情況等。

“其實,所有的關鍵點在於‘真實’,即貸款企業是否真的是小微企業,還是空殼?”周平告訴記者。

根據他的經驗,小微企業和一般企業最大的差別在於,小微企業企業主的個人資金和公司資金分得並不明確,多數小微企業既有企業執照,又有個體工商户執照,“有的經營流水從企業賬户走,有的直接走個人賬户。這與其交易習慣和便利度有關,”他稱,“因此你很難説這筆資金究竟是進地產了,還是去經營了。”

他表示,要防止個人成立空殼企業來騙貸,為此銀行建立了篩查機制,即對剛成立的小微企業僅提供結算服務,但暫時不做融資服務,需要待其經營半年或一年後再做融資服務,經營年限的要求就卡掉了一波想要賺政策紅利的“空殼公司”。

對經營主體的判斷也至關重要。例如,資金用途的管控固然重要,但又恰恰很難。“我們能管的僅是本行系統內的資金,如果轉移到了其他銀行或再繞幾圈,是很難監測到的。尤其是在一個賬户中的資金,銀行難以判斷企業究竟是拿自己的資金,還是拿銀行貸款去買房。只要經營主體是真實存在的,且如果企業每月需要100萬元的週轉資金,而銀行給企業的貸款和企業資金缺口之間的關係是合理的,那麼資金池的使用可以由企業自己決定。”周平稱。

當然,銀行也加強了對資金流向的智能管控。首先銀行從支付端就會進行管控,若發現企業的直接交易對手有問題,即資金進入了房市、股市,銀行系統會馬上停止資金支付;在貸後環節,銀行一旦發現短時間內存在金額問題,銀行客户經理會立即跟進,並及時收回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