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期經濟下行,我國財政年度赤字率走向如何?資金投向哪些領域?錢從哪來?5月14日,《人民日報》刊發財政部部長劉昆撰寫的《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傳達出部分今年我國財政政策信號。劉昆明確,今年財政政策將做好“加法”,堅持“更加積極”的取向。具體措施涵蓋增加赤字率,擴大政府投資、延長部分減税降費政策期限、加大轉移支付以及全面盤活存量資產等。
增加赤字規模 擴大政府投資
劉昆表示,將通過增加赤字規模,明確釋放積極信號,緩解財政收支矛盾,穩定並提振市場信心。今年初,受疫情衝擊,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降14.3%。劉昆預計,2020年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將低於上年。
長江證券宏觀研究指出,一季度財政累計赤字達9300億元,赤字率4.5%,創下1992 年季度數據記錄以來的最高值;中銀國際證券分析師朱啓兵、王大林分析道,受減税降費等政策影響,2019年財政收入增速再創新低,財政收入支出缺口增大。考慮到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以及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預計財政赤字率進一步上升。由於減税降費空間限制,地方預算外支出增加以及部分企業受疫情衝擊收入下行,資金來源或將更多依賴債券。
4月3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明確,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2020年將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特別國債用在哪裏?對此,劉昆進一步明確,擴大政府投資,對沖經濟下行壓力。通過抗疫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多種渠道,增加政府投資,發揮政府投資的撬動作用,有效支持補短板、惠民生、促消費、擴內需。
例如,千方百計穩定擴大就業。統籌用好就業補助資金、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資金和失業保險基金,擴大失業保險保障範圍;脱貧攻堅戰財力保障。加大財政扶貧投入力度,加快建立健全防止返貧機制;完善基本醫保住院費用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機制;提高養老保障水平;做好睏難羣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等。
一季度末,各地新增專項債券額度大規模增加。截至3月31日,全國各地發行新增專項債券1.08萬億元,發行規模同比增長63%。1-4月,專項債累計發行額度達12240億元,接近此前下撥的1.29億元新增專項債上限額度;此外,5月6日國常會再明確,再提前下達1萬億元專項債新增限額,力爭5月底發行完畢。
專項債已明確將涵蓋的基建領域包括,交通、市政建設等傳統基建,還有5G、大數據等新基建等。崑崙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宏觀研究員張瑋認為,基建投資有望超預期。其中,傳統“鐵公基”領域佔比依舊會更大一些。
紓困“中小微” 延展減税降費政策期限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影響頗深。中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户作為吸納社會就業的重要市場主體,也成為此次“兩會”前瞻的焦點之一。積極財政政策如何施力於企業?劉昆在文中提出,繼續落實減税降費,對沖企業經營困難。
具體而言,加大減税降費力度。通過制度性安排和階段性政策並舉,重點減輕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户和困難行業企業税費負擔。繼續執行下調增值税税率和企業養老保險費率等制度,適當延長前期出台的部分階段性減税降費政策的執行期限。
疫情發生以來,中央及地方密集下達針對中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户的優惠政策。其中涉及社保費等相關政策等“退、減、免、緩”,減免部分行業企業税收,延長結轉年限等。據國家税務總局統計,2019年全年減税降費超過2.3萬億元。今年一季度全國累計減税降費7428億元。其中,2020年新出台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税費優惠政策新增減税降費達3182億元。
劉昆關於延長減税降費期限的表態更像是具有“信號性”意味。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疫情期,國內從階段性減税、階段性減免企業繳納的社保等方面減輕企業負擔,這些政策都有明確的時間段。但疫情在國外仍在持續蔓延,全球經濟衰退不可避免,國內經濟受影響的時間會進一步延長,在這種情況下政策退出時間有必根據實際情況作出適當調整。
在此前基礎上,在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方面,劉昆提出減免國有房產租金,鼓勵各類業主減免或緩收房租。5月9日,國家發改委等8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幫扶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緩解房屋租金壓力的指導意見》,提出對承租國有房屋用於經營、出現困難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免除上半年3個月房屋租金;對非國有房屋出租人,將房租減免行為與税收、金融優惠等政策掛鈎。
為了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劉昆在文中提出,支持打造全鏈條、專業化的公共服務平台,落實鼓勵創業投資發展的税收優惠政策,積極實施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政府性融資擔保行業減半收費,將綜合融資擔保費率降至1%以下,而這在財政部日前發佈的《關於充分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作用為小微企業和“三農”主體融資增信的通知》中已得到明確。
加大轉移支付 全面盤活存量資產
“越是不確定性增加,‘保’的意義就更大。”5月13日國常會要求,把“六保”作為“六穩”工作的着力點,穩住經濟基本盤。為此,要加大宏觀調控對沖力度,充分發揮財政、貨幣、社保、就業等政策合力,圍繞“六保”、“六穩”實施更加精準的調控。
劉昆在文章中重申,加大轉移支付,對沖基層“六保”資金需求。進一步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在分配時向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地區傾斜,落實庫款資金提前調度制度及階段性提高財政資金留用比例等政策以增加地方留用的現金流。
疫情疊加經濟下行,財政收入減少,錢從哪來?劉昆指出,要加強預算平衡,對沖疫情減收影響。全面盤活財政存量資金資產,增加調入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有效對沖疫情帶來的減收影響。“中央財政統籌新增赤字、以前年度結轉資金、壓減本級支出騰出的財力等渠道。積極創新財政資金分配方式,確保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達民生領域。”
3月初,國常會曾明確要求,地方進一步壓減一般性支出,除疫情防控需要外,嚴控新的增支政策。彼時北京、浙江、四川等地已在部署,壓減一般性財政支出。例如,北京繼年初按3%壓減一般性支出、10%壓減非剛性和非重點支出後,進一步壓減非急需、非重點支出,取消不必要支出;黑龍江於年初要求,對非剛性、非重點項目支出壓減18%,公用經費壓減15%,辦公用房維修壓減20%,4月19日再出台《關於建立2020年財政支出預算管控清單的通知》再明確嚴禁八類支出。
中國政法大學財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政府運轉支出佔比並不算高,未來壓縮空間有限。資金使用應該儘量投向市場失靈領域,起到引導帶動社會投資作用。“當前財政資金低效無效支出的問題仍較突出,提升績效的空間和潛力很大。”劉昆曾指出。
北京商報記者陶鳳 劉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