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在“新格局下政府債可持續發展研討會”上表示,目前地方政府一般債券(額度)給的太少,而專項債券額度給的太多。“十四五”時期需要優化政府債務結構,提高地方政府一般債務佔比,降低專項債務佔比。
目前地方政府唯一合法融資手段是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其中細分為地方政府一般債券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
地方政府一般債券是指地方為沒有收益的公益性項目發行的、約定一定期限內主要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還本付息的政府債券。而專項債券則是地方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發行的、約定一定期限內以公益性項目對應的政府性基金或專項收入還本付息的政府債券。前者計入赤字,後者則不計入赤字。
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258074億元。其中一般債務128498億元,佔比約49.8%。專項債務129576億元,佔比約50.2%。
一般債務是指列入一般公共預算用於公益性事業發展的一般債券、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外國政府和國際經濟組織貸款轉貸債務。專項債務是指列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用於有收益的公益性事業發展的專項債券。
近些年,我國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快速擴大,新增專項債券限額從2015年的1000億元增至2020年的37500億元,這也導致專項債規模及佔比大幅增加。
樓繼偉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內,財政收支壓力不減,收支缺口(即赤字)會繼續擴大,相當一段時間內不得不依靠政府舉債來彌補赤字。因此未來需要在財政支出結構上做調整,包括政府債務結構。
他認為,未來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促進消費,積極應對老齡少子化,需要增加經常性支出佔比。目前我國經常性支出佔比大約是72%,低於發達國家水平(約90%)。未來需要逐步擴大經常性支出佔比,由於財政收入緊張,而支出結構調整需要逐步進行,因此需要增加中央財政赤字,增發國債來彌補赤字,相應增加對地方政府轉移支付。
所謂經常性支出,是指維護國家實現其職能正常需要和滿足社會公共部門正常開支需要的財政支出,包括社保、教育、醫療衞生、科學等支出。我國地方經常性支出缺口通過發行地方政府一般債券來彌補。
因此樓繼偉認為,未來地方需要優化債務結構,增加一般債佔比,降低專項債佔比,順應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促進消費。由於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有限,未來民生等領域項目可以通過發行一般債券來籌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