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多重因素助力債市回暖 下半年低利率或成為常態

  新華社北京7月28日電(記者沈寅飛、郝菁)近日國內股市回調,國債期貨觸底反彈。自4月末以來,由於國內疫情形勢好轉以及經濟逐步復甦,債市利率連續兩個月上行,利率債收益率回升至疫情發生前的水平。

  分析人士認為,近期由於A股的降温、股債“蹺蹺板效應”減弱、供需兩端均較為旺盛等因素,債市情緒有所恢復,帶來投資者短期獲利了結窗口。但對於接下來的債市行情,多家機構建議保持謹慎的態度,三季度債市將進入震盪期,操作以保守策略為主。

  多重因素助力債市回暖

  數據顯示,截至上週末(7月26日)經過8個交易日,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累計上漲1.36%,5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累計上漲1.15%,2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累計上漲0.41%,債市已回到6月份的水平。

  與此同時,繼上週公開市場全口徑淨回籠6677億元並創逾五個月單週新高後,央行27日開展10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因有1000億元逆回購到期,當日實現零投放零回籠。

  海通證券分析師姜珮珊認為,從資金面看,近期資金利率趨穩,但貨幣政策強調適度,央行公開市場投放較為剋制以避免資金利率偏離2.2%的中樞;從供需和風險偏好來看,債市三季度供給壓力不低,攤餘成本法債基集中建倉、股市階段性調整等因素對債市形成一定利好。

  長城固收認為,自6月底7月初以來,權益市場快速上漲後,近期迎來回調,日內的波動往往也較大,對債市的衝擊逐漸減弱。目前,銀行間資金面重回寬鬆狀態,供需兩端均較為旺盛。這些都稍微緩解了市場此前的焦慮與擔憂。

  7月LPR方面,1年期品種報3.85%,5年期以上品種報4.65%,連續三個月按兵不動。分析人士認為,這並不意味着貨幣政策的轉向,而是隨着經濟回暖,貨幣政策迴歸正常化。從近期公開市場操作來看,央行繼續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合理充裕,市場資金供需平衡料成為後市常態。短期內,需繼續關注風險資產動向,把握債市回暖機會,對浮盈資產可擇機適當獲利了結。

  江海證券分析師屈慶認為,從短期來看,在月末資金面邊際收緊、8月後供給壓力仍將回升、基本面仍在平穩復甦、前期交易盤存在獲利回吐需求、股市韌性較強等因素的共同影響下,利率存在一定的反彈風險。

  低利率或成為常態

  27日,現券期貨震盪偏弱,國債期貨低開低走,盤中窄幅震盪小幅收跌,10年期主力合約收跌0.10%。本週(7月27日-7月31日)央行公開市場有1600億元逆回購到期,其中7月27日到期1000億元、7月28日到期100億元、7月30日到期500億元。

  整體來看,在經歷了7月上旬的較大幅度調整後,近期債市迎來久違的上漲。同時,股市也結束了7月上旬的快速上漲,目前處於高位調整態勢,“股債蹺蹺板效應”有所減弱。但是對於後市,機構和分析人士依舊保持謹慎態度。

  姜珮珊團隊依然認為債牛已過,下半年長端利率中樞或逐季上行,建議以票息策略為主,十年國債利率或在2.8%-3.1%區間震盪。

  興證固收表示,7月以來債市的表現與股市關聯性較大。風險偏好下降有助於提升市場情緒,但交易資本利得或不應有過高預期。當前,繼續做多債券偏博弈成分居多,需要較高的交易水平和市場敏感度。投資者應更加註重控制倉位與回測,以等待下一階段的回調買入機會。

  “如果3個月利率長期保持在2.5%以下,那麼10年期國開債收益率的上限大約會在3.5%。經歷過去兩個多月的下跌,債券市場收益率已到達這一合理區間的上限。”在對沖基金經理徐小慶看來,疫情過後,利率中樞會出現系統性下降,低利率會成為常態。

  中山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認為,目前國內股市走勢的不確定性導致市場風險偏好變化等因素將很大程度上影響債市走勢,債市利率將有下行空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23 字。

轉載請註明: 新華財經|多重因素助力債市回暖 下半年低利率或成為常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