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有部分港交所IPO企業招股書失效。隨着赴港上市企業數量激增,審核期限延長,不少企業不得不面臨上市仍在排隊但招股書卻已到期的問題,這也使得港股IPO多次遞表成為業界常態。
日前,藥師幫更新了其港股IPO招股書。根據招股書數據,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GMV達164億元,同比增長35.5%。截至2022年6月30日, 藥師幫已為約33.3萬家藥店及15.1萬家基層醫療機構提供服務,月均活躍賣家達到30萬,保持良好增長態勢。
以數字化能力賦能產業 藥師幫平台自營協同攻克院外市場供需錯配
作為革新中國廣闊院外醫藥流通市場的先行者,藥師幫瞄準行業既有痛點,在優化傳統供應鏈上已實踐多年。
巨大的人口基數是中國醫療健康市場的基本面,與此同時,隨着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增加、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典型慢性病發病率上升等因素推動,中國健康市場在未來一段時間仍將保持穩定增長。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中國總體醫療健康支出位列全球第二,2020年達到人民幣7.2萬億元,預計以9.5%的年複合增長率增至2026年的人民幣12.5萬億元。
中國醫藥醫療健康市場基數龐大,增量可觀,但內部多年積累的問題也日漸暴露。特別是在流通市場環節,依然存在不少癥結,阻礙了行業的良性發展。
流通環節的問題主要集中於院外市場。與院內市場相比,院外市場終端特別是基層醫療層級終端數量繁多、規模小且分佈廣泛。因為市場高度分散,供需不匹配,大型賣家也缺乏動力滿足小規模零散買家需求,基層醫療層級終端常年面臨SKU選擇不足、產品數量質量受限、服務區域半徑受限、缺乏售前諮詢及售後服務等問題。此外,多層級市場導致價格不透明、藥品難溯源,直接影響醫藥價值鏈各參與者的利益及醫藥交易整體安全性。
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就在於行業的數字化建設。目前醫藥流通環節有三類比較常見的商業模式,分別是B2B、B2C、O2O。這三類模式中,B2B服務醫藥行業B端,佔主體地位。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醫藥市場對B端銷售額達到118766億元,佔銷售總額的72.0%,成為醫藥流通中比重最大的銷售渠道。就醫藥行業的B端而言,一方是體量龐大的上游供應鏈,一方是數量多且雜的藥店與基層醫療機構,雙方天然的信息資源不對等也使得行業諸多問題不斷積累暴露。
基於存在的痛點,藥師幫利用對中國院外醫藥市場的深入瞭解以及自身紮實的技術,2015年在業內率先啓動院外醫藥交易與服務的數字化、標準化及規模化的重塑性變革。公司構建了一個供註冊藥品賣家與買家交易的數字化平台,連接上下游,解決院外市場供需不匹配問題。
該平台的推出目前已帶來三大利好。第一,打破地域界限,使賣家與買家交易更高效。藥師幫的線上平台讓賣家與買家實現直接交流,對齊供需信息。中小型買家獲益更豐,除了能採購到更多SKU種類,長尾需求得到滿足,更重要的是,買家之間通過平台可形成虛擬聯盟,提升議價能力,降低採購成本。
第二,通過數字化解決方案提升藥店終端的運營效率。比如SaaS解決方案可協助藥店更好地進行庫存管理、貨架管理、營銷及會員管理、GSP規範等。
第三,使用數據洞見發現商業機會並使其商業化。公司系列以技術為後盾的數字化解決方案,能精準捕捉市場需求,不僅連接和賦能生態系統參與者,也為公司後來的自營業務提供了重要支持。
事實上,隨着藥師幫平台匯聚越來越多的上下游參與者,各方多樣化的需求也對公司運營提出了更高的考驗。2019年,藥師幫着手發展自營業務,以進一步提升履約能力與買家服務。
平台與自營業務的整合強強互補,對需求更確定、頻繁和穩定的買家而言,自營業務提供了高質量產品和快速可靠的履約服務;對擁有長尾、分散或無法預測需求的買家來説,平台業務以良好的價格、更全面的SKU來滿足其需求。就公司自身而言,平台與自營業務作為一個戰略整體,相輔相成,形成強大的協同效應,由此創造的高壁壘亦持續驅動公司業務持續創新增長。
2020年4月,藥師幫在原有自營業務基礎上進一步推出“個性化”服務:廠牌首推業務,運用市場分析幫助藥企更好地理解與捕捉下游需求,量身定製產品,並通過數字化營銷解決方案進行推廣。
上半年藥師幫收入同比增長6成 虧損持續收窄
從搭建平台連接上下游到打造自營業務的個性化服務,藥師幫於行業垂直深耕,實現了收入與毛利的大幅增長。2019年至2021年,公司收入從33億元持續增至101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76.2%,同期毛利年複合增長率達到99.8%。其中自營業務的毛利率由2019年的1.3%增至2021年的5.2%,保持相對穩定增長。平台業務方面,業務毛利率由2019年的79.9%增至2021年的83.7%,盈利能力穩步提升。
根據其更新後的招股書數據,2022年上半年,藥師幫總GMV同比增長超3成,虧損繼續收窄。其中平台業務第三方商家的GMV為人民幣92億元,佔總GMV的約56.3%;自營業務GMV增長可觀,達到人民幣72億元,同比增長59.2%。公司整體收入同比增長超6成,毛利亦顯著增長。截至2022年6月末,藥師幫數字化醫藥交易與服務網絡囊括了33.3萬家下游藥店及約15.1萬家基層醫療機構,月均可提供SKU數量達到310萬個,在中國院外數字化醫藥產業服務平台中排名靠前。自營業務方面,基於持續優化的數字化管理能力,公司自營庫存週轉天數保持在27天,優於醫藥流通行業的行業平均水平。基於在18城市建立的19個智能倉庫,藥師幫跨省配送時間快於行業平均水平約20%。
回到院外市場宏觀層面,多位行業人士表示,未來院外市場將成為驅動整體醫藥流通市場持續增長的主力。一方面,集採常態化使得院內市場空間被壓縮,藥企經營戰略重心逐漸向院外市場傾斜。與此同時,以強基層為重點完善分級診療體系正穩步推進,醫療資源向基層醫療機構下沉,藥店、基層醫療機構勢必在居民問診、購藥、檢查、治療等領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隨着行業標準不斷完善,兩票制、帶量採購、互聯網+醫療、電子處方流轉和網售處方藥等核心政策的進一步落實,醫藥流通領域競爭有序化,也為行業內的B2B企業提供了新的機遇。從整個院外醫藥流通市場看,市場規模預計將由2021年的人民幣5,522億元進一步增至2026年的人民幣9263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0.9%;中國院外數字化醫藥流通服務市場規模按GMV預計於2026年增長至人民幣3213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6.7%,數字化滲透率將從2021年的26.9%升至2026年的34.7%。
對於持續走在行業前列的藥師幫而言,緊跟行業發展趨勢,提升公司融資水平,於市場擴容中保持競爭優勢,是公司未來業績持續增長的重要動力。
年內超200家公司招股書失效 港股IPO多次遞表成常態
港交所披露易顯示,2022年至今,港交所主板招股書失效的企業數量多達200餘家,包括藥師幫在內的多家企業上市申請資料被動“失效”。
值得注意的是,招股書失效並不意味着企業IPO失敗或港交所對擬上市企業的資質持有負面評價。近年來中概股迴歸潮等導致港交所的IPO審核量激增,疊加疫情影響,交易所審核期限進一步被拉長,致使不少IPO企業審核週期超6個月。而根據規定,如果企業未能在6個月內完成聆訊,招股書將自動失效。這種情況下,擬上市企業在三個月內補充最新的財務數據和資料,IPO仍可繼續。藥師幫目前也已經完成招股書更新。
隨着基層醫療服務的重要性已上升至戰略高度,藥師幫作為行業變革的先行者,未來將持續深化規模效應與品類資源優勢,提升數字化賦能水平與高度,貫穿產業鏈上中下游各環節,實現全產業鏈深度賦能,創造真正有益於社會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