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各地菜價接連上漲原因有哪些?何時降價?專家解析

由 簡振武 發佈於 財經

  “菠菜十幾塊錢一斤,快趕上肉貴了!”在北京西城區一家生鮮超市門口,市民吳阿姨連連感嘆。

  10月以來,全國多地菜價持續上漲,個別蔬菜品種甚至“身價”翻倍。據商務部監測,10月18日至24日當週,30種蔬菜平均批發價格為每公斤5.62元,比前一週上漲12%,其中西蘭花、茄子和菜花批發價格分別上漲26.8%、24.7%和24.6%。

  各地菜價接連上漲,原因有哪些?

  業內人士分析,每年這時候正是“青黃不接”之時,夏季蔬菜上市基本結束,秋冬蔬菜少量上市,市場供應量減少,會帶來菜價上漲。

  “今年強降雨和低温等不利天氣,放大了鮮菜價格的季節性波動。”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綜合形勢室主任郭麗巖説,9月中下旬以來,山東、河南、河北等地持續低温陰雨天氣,導致蔬菜生長放緩,田間濕度大加重了病蟲危害,多地蔬菜大面積延期上市甚至減產,引發菜價較大幅度上漲。

  北京新發地市場工作人員介紹,以菠菜為例,受連續降雨影響,山東聊城露地生產的菠菜被浸泡,目前只有遼寧等地少量大棚菠菜可以上市,市場供應大幅減少,推動菜價一路走高。

  此外,專家指出,我國蔬菜產區和銷區相對分離,暴雨等天氣對蔬菜採收和跨區域調運造成不便,收購和物流成本增加,短期也放大了價格波動幅度。今年以來,化肥、汽柴油價格上漲,進一步抬高蔬菜生產流通成本。

  為了確保百姓“菜籃子”拎得穩,多部門近期紛紛出台一系列保供穩價相關舉措。

  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組織專家和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加強田間管理,提高蔬菜的抗逆性和豐產性,針對後期可能出現的寒潮低温天氣,指導落實設施蔬菜防寒保温、露地蔬菜簡易覆蓋等防災減災措施。同時,指導受災地區和大中城市合理安排品種結構和種植規模,因地制宜發展速生葉菜、芽苗菜,增加市場供應。

  “商務部密切關注全國及疫情散發地區的市場供求、價格變化,在強化監測預警基礎上,部署地方做好今冬明春生活必需品市場保供穩價,適時投放政府儲備,督促商貿流通企業加強產銷銜接,增加重點時段備貨數量。”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珏婷10月28日説。

  各地政府和企業也在行動——北京研究制定主要農產品批發市場減免進場交易費方案,直接降低經營商户和運輸司機的進場交易成本;上海多家批發市場通過做好供應商聯動、“郊菜不足客菜補”等方式,加大客菜供應量;甘肅、內蒙古多地成立專門物資保障工作組,合力加強調配,保障市場供應穩定……

  中國農科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員張晶分析,後續隨着蔬菜產能恢復,一些推遲上市的蔬菜集中上市,秋冬季蔬菜供應總體是有保障的,部分品種價格後期有望出現回落。

  “農業投入品價格和運輸成本維持高位,加之氣象部門預測今冬將形成拉尼娜事件,可能出現極端天氣,對部分地區蔬菜生產造成影響,價格高位運行的壓力仍存。”張晶説。

  專家建議,各地要合理安排跨區採購和調運,及時補給本地鮮菜消費,完善冬儲蔬菜機制,多措並舉做好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保供穩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