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內相對低迷的新基發行市場上,首批8只碳中和ETF產品於7月仍獲得了不錯的發行成績,5天內便全部結束募集,且總募集規模超164億元。不過從發行一個月後表現來看,上述產品份額、淨值卻均出現了下降。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短期業績下跌的屬於正常波動,長期來看碳中和賽道的投資潛力仍十分巨大。
“滿月”表現欠佳,份額淨值雙降
7月4日,首批8只碳中和ETF正式發售,曾一度引起市場熱捧而成為“小爆款”,最快認購時長3天,最長也不過5天便全部募集結束,最終有效認購户數33.13萬户,總募集規模達到164.18 億元。
7月11日至7月14日,8只產品陸續宣佈成立。7月19日,易方達、南方、富國、廣發四家公募旗下的產品率先上市,首日累計成交額為19.44億元,平均換手率超15%。其中,富國、南方旗下產品首日成交額均超過5億元,刷新了今年上市ETF首日成交額的新高。
不過發行一個月後,首批8只碳中和ETF表現不及預期,份額、淨值雙降。
份額方面,截至8月19日,首批8只碳中和ETF累計份額為115.06億份,較成立初期下降了49.12億份。其中南方基金旗下產品份額下降最多,達10.16億份;易方達基金、富國基金旗下產品份額則分別下降了9.82億份、8.46億份。
淨值方面,截至8月19日,首批8只產品淨值均跌破1元,平均淨值為0.97元,成立以來的平均跌幅為2.98%。從規模上來看,8只產品最新累計規模為111.42億元,相較於發行之初降幅超32%。
另一方面,首批碳中和ETF緊密跟蹤的上海環交所碳中和指數(簡稱“SEEE碳中和指數”)下半年以來也頗為震盪。先是一路攀升至7月8日的高位,隨後又震盪下跌。截至8月19日,SEEE碳中和指數報2079.79點,7月8日以來跌幅為6.58%。
在此期間,該指數十大權重股中除陽光電源外,其餘悉數下跌。其中,東方雨虹區間跌幅最大為21.25%,隆基綠能跌幅為12.72%,通威股份、比亞迪、海螺水泥跌超7%,寧德時代、匯川技術跌超3%,長江電力、紫金礦業跌超2%。
短期正常波動,未來仍有投資價值
對於首批8只碳中和ETF產品份額下跌,北京一公募人士表示,或因“幫忙”資金退出所致。不過對於業績下跌,業內普遍認為屬於短期正常波動,長期來看碳中和賽道的投資潛力仍十分巨大。
“碳中和ETF產品業績應該是正常波動。因為從5月以來,碳中和板塊有較大的漲幅,目前短期的業績的波動,帶來基金在規模上的波動屬於正常情況。”匯成基金研究中心表示,
7月以來,市場進入震盪階段,碳中和ETF持有新能源、光伏、鋰電池板塊也有較大的波動,“淨值在8月4日左右回測最高達到7%左右,到8月18日收盤,碳中和ETF已經回到面值附近。”
匯成基金研究中心進一步表示,碳中和未來仍然是資本市場看好的板塊。從近期看,今年入夏全球氣温創下新高,控制氣候變暖任重道遠,在新能源、環保上加大投入是必然的。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電動汽車、光伏產業進入了供需兩旺發展階段。因此雙碳賽道仍然是最有價值的投資領域。
民生加銀基金經理蔡曉表示,碳中和作為全球大趨勢,是人類為了地球生態必須要做的事情,因此中長期看景氣度會一直存在,未來相關需求也會越來越多。短期來看,可能受到時間點需求、板塊企業發展等因素影響,碳中和賽道會出現一些起伏的波動,但需求的力量是巨大的,總體看未來景氣度還是向上的。
此外,長江證券研報顯示,2022年以來,碳中和熱度持續,我國碳中和相關政策頻繁發聲,鼓勵低碳行業加速發展,並基於現狀對高碳行業碳達峯、碳中和整體路徑進行了糾偏,針對性的就未來減排工作做出更為明確安排,以確保“雙碳”目標的如期實現。目前,主要側重於以光伏、風電為首的綠色清潔能源的普及和利用,實現綠電轉型。而基於我國“多煤少油缺氣”的資源稟賦,碳中和的背景下火電資產在可預期的未來仍會發揮堅實作用。
太平洋證券研報亦顯示,近日科技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科技支撐碳達峯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 年)》,從十個方面提出了支撐2030 年前實現碳達峯目標的科技創新行動和保障舉措,並表示要為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做好技術研發儲備。該方案的出台為開展碳中和科技創新指明瞭方向。未來新能源車領域、光伏領域、風電領域等板塊均有望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