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年中策略 基金機構看好穩增長機會
今年A股市場持續震盪,公募基金普遍業績不佳,僅有少數把握住煤炭等板塊行情的基金在今年前五個月裏取得了較高的收益率。近期穩增長政策密集出台,市場出現反彈,基金機構的預期正在發生變化。
展望6月乃至下半年的投資策略,多家基金機構認為,強烈的穩增長信號有利於提升投資者的風險偏好。隨着疫情逐步緩解,工業生產及供應鏈陸續修復,預計將對市場形成有效支撐,新能源汽車、電子、家電等製造業和消費板塊將是基金機構重點掘金的領域。
前五月基金業績分化
5月以來,A股市場回暖。5月30日,A股主要股票指數小幅上漲,社會服務、汽車、食品飲料等板塊漲幅居前。
但此前A股持續震盪調整,多數基金今年以來未能取得正收益。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27日,今年以來,在799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中,僅有14只基金取得正收益;在3101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僅有136只基金取得正收益。
在主動型基金中,得益於把握了煤炭、地產等板塊的行情,萬家基金基金經理黃海管理的產品收益率領先,截至5月27日,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萬家新利、萬家精選A今年以來的收益率分別為46.23%、40.56%、35.06%。一季度,黃海重倉了陝西煤業、山煤國際等煤炭股及保利發展、萬科A等地產股。
另外,萬家頤和、英大國企改革主題、招商穩健平衡A等8只主動型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率超過10%。
與此同時,在淨值跌幅較大的主動型基金中,有多隻產品今年以來的跌幅已經超過36%。由此計算,今年以來,主動型基金業績首尾相差超過80個百分點。
穩經濟政策傳遞積極信號
雖然今年多數公募基金產品業績表現不佳,但近期市場的回暖讓不少基金機構轉向樂觀。針對近期的市場反彈,蜂巢基金表示,反彈的板塊表現符合邏輯,即市場在反彈中聚焦確定性的業績。就中短期而言,上游資源股業績存在確定性。“就中長期而言,食品飲料、醫藥等板塊業績也存在確定性,但目前估值和業績增速仍然不太匹配。”蜂巢基金投研團隊表示。
同時,近一段時間政策傳遞的積極信號,讓基金機構擁有了明確的預期。
鑫元基金認為,穩經濟的政策在加快出台,已出台的政策在加速落地。部分地區疫情的影響得到有效控制,並正在逐步轉好。儘管5月的經濟數據仍可能不盡理想,但已經可以看到公路物流、港口吞吐、新項目審批開工等經濟毛細血管數據環比改善。中下游數據端的改善,將是未來經濟增速拐點出現的最好觀察點。“基本面最困難的時期已近尾聲,A股市場4月份的走勢也已充分提前反饋,面向6月乃至整個三季度,我們更應該充滿信心,滿懷希望。”鑫元基金相關人士表示。
廣發基金認為,從整體來看,不必擔憂穩增長政策力度低於預期。隨着疫情逐步緩解,預計後續將有更多擴張性的政策推出。強烈的穩增長信號有利於提升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疊加工業生產及供應鏈的逐步修復,預計將對市場形成有效支撐。
平安基金指出,國內利好政策密集釋放,各方穩地產、促消費、扶持中小企業的政策加速落地,後續國內宏觀流動性將繼續維持寬鬆。自4月底以來市場顯著修復,但由於主導邏輯仍是超跌反彈,因此交易層面存在一定自發調整壓力。短期存量博弈格局或持續,看好A股長期投資價值。
把握製造消費等板塊機會
在具體投資方面,製造業、消費板塊是不少機構看好的方向。
廣發基金認為,隨着未來房地產行業企穩和復工復產的推進,本輪受疫情衝擊最大的製造業板塊(電子和汽車零部件等)在估值修復後有望迎來盈利修復。此外,當前經濟增長壓力仍存,需要穩增長進一步發力,穩增長政策發力過程中,基建鏈和地產鏈同樣值得關注。
匯豐晉信基金稱,近期,階段性減徵部分乘用車購置税等政策,促使汽車板塊表現活躍,該政策有望刺激5%-7%乘用車銷量增速,不排除後續有新能源汽車補貼、購置税延續等政策。“雖然之前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政策預期,但這次還是超出了所有人預期。目前只有燃油車有購置税,新能源汽車免徵購置税,新政策的出台對新能源汽車沒有影響。但不排除後續有新能源汽車補貼、購置税延續等政策。假如刺激邊際效用和2015年-2017年一樣的話,預計可刺激100萬-150萬輛銷量。”匯豐晉信基金人士表示。
對於與疫情防控、經濟復甦密切相關的消費行業,永贏基金權益投資副總監光磊表示,消費作為重要的成長板塊,與生活密切相關。一旦經濟活動得到恢復,消費恢復的速度較快且生命週期更長。所以,在政策的作用下,消費品板塊或有反彈機會。拉長時間看,將有長期獲得現金流的可能性。
對於消費行業的復甦前景,光磊表示,除了政策因素,家電、汽車的消費更多要結合產業週期、技術進步來分析。傳統家電增速已經放緩,但以掃地機器人、智能投影儀為代表的新興家電仍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未來更多的行業投資機會將來自於這樣的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也一樣,作為汽車產業的新興成長品種,滲透力在快速提升。這兩年主要車企面臨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漲的影響,因此新能源汽車要結合技術進步、成本優勢綜合評判。
金鷹基金則建議維持均衡配置,隨着本輪疫情逐步受控,此前受到需求嚴重壓制的疫後復甦主線,以及經濟下行期盈利增長穩定、可通過漲價傳遞通脹壓力的大眾消費品仍值得重視。國內政策持續發力的穩增長方向仍可逢低參與,地產鏈後周期品種可適當關注。就科技板塊而言,短期要繼續重視性價比,可自下而上,以PEG視角進行衡量和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