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3月23日刊載題為《全球復甦的希望和擔憂》的文章,作者系該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文章總結了可能會影響全球經濟復甦的六大風險,全文摘編如下:
全球經濟正在從這場新冠疫情的衝擊中復甦。這主要得益於疫苗的到來、我們將經濟活動和保持社交距離相結合的能力有所提高,以及(尤其是來自美國的)巨大的財政和貨幣支持的推動。然而,重要的是不要忘記我們仍然面臨的危險以及仍然必須汲取的教訓。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最近發佈的經濟展望顯示,2021年和2022年的增長前景明顯改善。據預測,2022年第四季度的全球產出將比去年12月預計的高2.5個百分點。在疫苗奇蹟出現之後,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國1.9萬億美元(1美元約合6.5元人民幣)的財政支持計劃。
▲3月15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一處健身中心的員工為重新營業做準備。新華社發
但是,挑戰和風險仍然存在。
首先,美國正在進行非常大膽的財政和貨幣測試。拜登政府已經在談論進一步的基礎設施、清潔能源和教育方面的3萬億美元開支計劃。這些計劃加在一起的規模相當於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將近四分之一。由於大幅增税的可能性很小,其中大部分資金將由美聯儲提供。
美國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稱:“這些是我們在過去40年來最不負責任的財政-宏觀經濟政策。”它們至少是最大膽的。拜登政府希望避免奧巴馬時代的錯誤。但它可能會犯相反的錯誤。承擔這些風險的願望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如果刺激措施被證明是過度的,那麼其所造成的損害可能會很嚴重。
其次,疫苗的推廣是不均衡的,而且速度太緩慢。到目前為止,世界範圍內每100人僅接種不足6劑疫苗。
假設實現全球羣體免疫需要為全球60億成年人中75%的人接種兩劑疫苗,那麼大約需要90億劑疫苗。由於迄今僅有約4.5億劑疫苗交付使用,到2022年底接種90億劑疫苗的可能性似乎很小。
第三,這場疫情對各國的影響明顯不同。經合組織現在預測,美國經濟今年第四季度的增速將略高於2019年11月的預期。而印度經濟將比早先的預期萎縮8%。尤其令人深思的是,極端貧困人口的數量在增加,據世界銀行估計,目前在1.19億至1.24億之間。
第四,這場疫情對各國民眾的影響也十分不同。其社會和經濟代價的承受者主要是兒童、年輕的成年人以及無法輕鬆在家工作的人們(通常是低技能人羣、女性以及少數族裔)。與此同時,技術熟練的專業人士和資本家獲益頗豐。
第五,這場疫情導致工作和居住模式的變化加快。這為那些能夠遠程工作的人開闢了新的可能性。
最後,這場疫情加速了美國和中國之間關係的持續破裂。對中國的敵意似乎是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唯一達成一致之事。或許這是在中國崛起之後註定要發生的。這是很危險的。
來源: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