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至21日,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在博鰲舉行。本屆年會的主題是“世界大變局:共襄全球治理盛舉 合奏‘一帶一路’強音”。在今天(4月18日)上午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新聞發佈會上,大會發布了《亞洲經濟前景與一體化進程》和《可持續發展的亞洲與世界》兩份2021年度報告。
對外經貿大學前副校長林桂軍演講。
今年正值博鰲亞洲論壇成立20週年,因為疫情因素,本屆年會成為2021年全球首個以線下為主、線上為輔的大型國際會議。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説,這次論壇陣容強大,出席會議的有40位國家政要和前政要,74位部長級官員和前官員,數十位國際組織領導人、駐華使節和國際組織代表,近百位世界500強企業高管和知名專家學者,同時,還有來自64個國家和地區的2600多名代表,以及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多名媒體記者,參會註冊人員超過4000人,還不包括線上參會人員,可謂規模空前。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等解讀了《亞洲經濟前景與一體化進程》報告。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亞洲經濟體經歷了經濟增速大幅下降。但經濟表現明顯好於世界其他地區。總體看,2020年亞洲經濟體經濟增速為-1.7%,較2019年下降5.7個百分點,比發達經濟體高3.0個百分點,比拉美和加勒比地區高5.3個百分點,比撒哈拉以南非洲高0.2個百分點,比歐洲發展中經濟體高0.3個百分點。相對較好的經濟表現,使亞洲經濟總量佔世界的份額進一步提升。按購買力平價計算,2020年亞洲經濟總量佔世界的份額比2019年提高0.9個百分點至47.3%。作為亞洲最大的經濟體,中國領跑亞洲,2020年中國經濟實現了2.3%的增長,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達18.3%。
“儘管受到疫情衝擊,亞洲經濟也呈現諸多亮點和機遇。”張宇燕説,疫情下數字經濟迎來新機遇。疫情背景下,很多亞洲經濟體出台了推動數字經濟轉型的新舉措,涵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產業化發展產業數字化轉型、數字化治理以及國際數字合作等多個方面,數字經濟在推進復工復產和經濟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併成為塑造未來亞洲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另外,亞洲區域經貿合作持續推進。同時,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成就顯著。面對疫情考驗,“一帶一路”建設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相關項目持續推進,合作成果亮點頗多,貿易和投資逆勢增長。
“展望2021年,亞洲經濟將出現恢復性增長,經濟增速有望達到6.5%以上。”張宇燕説,疫情仍是直接影響亞洲經濟表現的主要變量。一些亞洲經濟體正逐步實現新冠病毒疫苗的大規模接種,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可能性不斷增加。但是,全球疫情演變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如果美國和歐洲主要經濟體經濟仍受疫情拖累,亞洲經濟增長的外部環境改善將十分有限。但是,RCEP的簽署和落實將在貿易投資領域為亞洲經濟帶來新的積極因素。
對外經貿大學前副校長林桂軍説,亞洲主要經濟體仍然高度依賴亞洲工廠,而且絕大多數亞洲經濟體對亞洲工廠的依存度逐年遞增,印度增速最快。2019年中國香港、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韓國等對亞洲工廠依賴度最高。儘管2020年新冠疫情導致亞洲工廠部分生產網絡中斷,但並未使亞洲的全球價值鏈中心出現轉移,亞洲工廠對中國的依賴程度遠高於美國、日本和亞洲其他經濟體。在亞洲貿易額前22位的零部件產品中,亞洲仍有18種零部件產品主要依賴中國。亞洲工廠將帶動亞洲經濟體率先疫後實現經濟復甦。
樑子謙博士等解讀了《可持續發展的亞洲與世界》報告。報告稱,新冠疫情暴露了亞洲經濟體醫療衞生體系的薄弱環節和關鍵基礎設施的不足,凸顯了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和及早應對氣候與環境問題的迫切性。報告通過分析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哈薩克斯坦、泰國、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卡塔爾、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泰國、越南等若干有區域代表性的亞洲國家發展表現,認為衞生健康基礎設施、綠色轉型和數字鴻溝是制約當前亞洲經濟可持續復甦的重要瓶頸。在各國財力和資源都十分有限的情況下,政府需要有重點地行動,解決好衞生健康、基礎設施、綠色和數字四大發展赤字並有效聯動,有力釋放發展潛力,推動實現多個可持續發展目標。
欄目主編:楊立羣 文字編輯:楊立羣 圖片編輯:朱瓅
本文圖片來源:記者 攝影
來源:作者: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