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TOP50基金經理把脈後市](http://p1.nanmuxuan.com/images/7b/ca03b00427f0d949.jpg)
經歷了跌宕起伏的一季度之後,二季度行情在膠着中拉開了帷幕。遭遇深幅調整後的市場未來將如何演繹,掌握一定話語權的公募基金如何看待後市,成為投資者關心的問題。
對此,上海證券報採取線上的形式,邀請了公募行業管理規模前五十家機構的績優基金經理,參與2021年二季度投資展望問卷調查。
論大勢:核心資產調整逐步到位要降低收益預期
對於接下來的經濟形勢,超過七成的受訪者認為將延續復甦態勢。對於後市,超過六成的受訪者認為會延續震盪走勢,有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接下來會有一波反彈,不過依然有近15%的受訪者認為仍存在下行壓力。
前兩年漲幅可觀的核心資產在春節長假後迎來劇烈調整,接近六成的受訪者認為已經基本調整到位,當前可以逐步買入。但依然有超過四成的受訪者認為核心資產股票尚未調整到位,還可能繼續下跌。
前海開源明星基金經理邱傑認為,宏觀經濟仍處於復甦軌道,並逐步迴歸常態,其中消費和製造業投資預計仍將向好,房地產投資會邊際轉弱。在經濟復甦大背景和低基數效應下,A股企業盈利有望實現較快增長。
在銀華內需基金經理劉輝看來,2021年結構性行情將會繼續,因為中國的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是當前最主要的時代特徵,由此帶來的經濟結構演變必然會為資本市場催生長期而眾多的結構性機會。
融通基金副總經理鄒曦表示,今年A股市場整體風險不大,儘管流動性將有所收緊,但居民資產再配置的長期趨勢依然存在,股票市場的流動性無虞。與2007年和2015年整體高估的狀態不同,目前A股市場的高估是結構性的,相當部分的行業的估值水平仍然較低。“市場整體風險不大,慢牛狀態或可維繫,但市場的主要驅動力將轉向盈利,需要認真評判盈利增長與估值水平的匹配度來尋找投資機會。”
在經歷了連續兩年的整體高回報之後,公募大咖們談到今年的回報時普遍表示出謹慎態度。對於今年的收益率預期,過半的受訪者認為會低於10%,不過依然有近四成受訪者認為全年收益率為10%至30%,僅有一成受訪者表示可能虧損10%以內。
話機會:圍繞復甦主線佈局看好細分龍頭股
對於接下來看好的投資機會,從大類資產的配置方向看,八成左右的受訪者看好A股和港股,看好債券和商品的不足兩成,僅有一成受訪者看好美股和房地產。
機構對港股後市依然看好,其中四成受訪者表示樂觀,僅有一成受訪者趨於謹慎。
從相關指數看,受訪者較為看好中證500、滬深300和創業板指數。對於估值較高的科創板50指數,看好的受訪者不足一成。
基金經理們具體看好的行業主要包括銀行、大消費、新能源、電子、化工、軍工等。其中,近六成受訪者看好銀行板塊,四成看好食品飲料,超過三成的受訪者看好家電和電子。調查同時顯示,機構不看好的行業依次是煤炭、鋼鐵和房地產,這些行業均有高達三成的受訪者明確表示看淡。
部分受訪機構表示,看好食品飲料、機械設備和休閒服務,這背後反映的分別是國內經濟高景氣度背景下的可選消費、海外經濟復甦和國內假期拉動的需求。另外,還有機構看好紡織服裝等細分行業復甦機會。
對於新能源車板塊,受訪機構認為,雖然短期有調整壓力,但卻是未來幾年成長最具確定性的方向之一,2021年將是新能源汽車爆發的一年。在全球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各國都在加碼新能源車的推廣應用。從去年下半年起,各大車企推出優質新能源車型,預計優質車型的供給在2021年仍將持續加速,今年新能源車銷量有望超過200萬輛,行業基本面在持續向上。
博時主題行業基金經理金晟哲認為,儘管諸如新能源車、光伏風電、軍工等板塊在去年四季度漲幅較大,但未來2到3年的高景氣確定性較高,仍然能夠用盈利增長來彌補估值風險。
申萬菱信副總經理周小波表示,今年會是盈利和估值賽跑的一年,在估值向下的背景下,盈利超預期增長的領域是關注的重點方向。過去兩年不少細分行業龍頭缺少市場關注,其中不乏一些被顯著低估的標的,這會帶來結構性機會。
國泰基金明星基金經理程洲也持類似觀點。在他看來,當前更看重被市場忽視的中小市值的優質細分行業龍頭。“如同中國經濟既需要500強企業,也需要大批中小微企業一樣,A股市場既需要大市值的藍籌股,也需要具備成長性的中小市值企業。”
談風險:流動性收緊是最大挑戰
站在當前時點,在諸如經濟復甦、海外市場環境、流動性等因素中,機構最為重視的是流動性風險。從調查問卷看,近八成的受訪者表示最大的潛在風險來自於流動性收緊程度超預期,僅有一成的受訪者擔心經濟復甦程度不達預期。此外,有15%的受訪者表示要關注海外市場環境。
鄒曦表示,隨着流動性的邊際收緊,成長股可能出現較大的估值回落,僅有一小部分公司將通過高成長化解高估值壓力。
邱傑直言,市場整體流動性會邊際趨緊,過度分化的估值可能趨於收斂。
大成基金的基金經理徐彥注重投資中的安全邊際。他表示,需要充分考慮行業和企業在不同階段、不同體量下的不同反饋,不能輕易做線性外推。這是個鉅變的時代,理性邏輯由於系統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很難展開,對長期企業價值判斷的難度大幅增加,降低選股標準很容易被懲罰。
在銀華基金明星基金經理李曉星看來,靠流動性推升的股票回調壓力最大,因為在流動性收緊的時候,各個行業的估值都會下降,在退潮的時候,就會顯露出誰在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