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謝瑩潔
在虧損預期下,上海硅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滬硅產業",688126.SH)股價相比2020年年中69元/股的高點已腰斬,動態市盈率逼近-2000倍,在行業內墊底。此外,其每股收益、淨資產收益率均在行業排名靠後。
但滬硅產業卻愈挫愈勇,繼續向12寸半導體硅片不斷增資。繼2020年4月IPO時募資之後,公司近期申請定增募資50億元投入該領域。
而今,正值公司業績快報窗口季,滬硅產業執行副總裁、財務總監突然選擇辭職,似乎頗有深意。
新秀黑馬業績平平
半導體市場持續火熱。
近期,阿里巴巴達摩院發佈2021年十大科技趨勢,"第三代半導體迎來應用大爆發"位列第一,第三代半導體的性價比優勢逐漸顯現並正在打開應用市場。據預測,未來5年,基於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電子器件將廣泛應用於5G基站、新能源汽車、特高壓、數據中心等場景。
另據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2020年底發佈的行業預測,得益於終端應用市場的持續爆發,2020年全球半導體年銷售額將增長5.1%,2021年將增長8.4%。
在這樣的行業熱潮下,滬硅產業2020年4月20日一上市便成為"風口上的豬"。從上市時的8元/股出頭,該股一路上漲至2020年7月中旬的69元/股,漲幅達到369%;市值也從270億元增加到最高時的1320億元。
不過,這隻半導體新秀黑馬的業績表現,似乎並不樂觀。
2017年至2019年,公司營收從6.94億元增加到14.93億元;歸母淨利潤從2.24億元一路下滑到虧損0.9億元。
2020年前三季度,滬硅產業營收13.07億元,同比增長22.12%;歸母淨利潤虧損173.69萬元,扣非淨利潤虧損達到2.07億元。
公司還預計2020年扣非淨利潤虧損:"因公司12寸半導體硅片業務仍處於產能爬坡階段,固定成本持續增高,影響毛利。"
數據顯示,目前在多個規格半導體硅片中,12寸的研發製造技術含量最高,覆蓋了大部分的高端芯片工藝,國內尚未形成大規模的產業化。
滬硅產業對外宣傳,其打破了我國12寸硅片國產化率幾乎為0%的局面。但這一產品尚未能成為新的業績增長點。2019年,公司12寸半導體硅片產能利用率僅在45%左右,73.44%營收仍舊源於8寸半導體硅片。不過,上市後,該公司再未披露12寸半導體硅片產能利用率,及其業務佔比。
2020年上半年,以12寸硅片為主營業務的子公司上海新昇虧損1.09億元。財報稱,其毛利率受固定成本等的影響尚處於負毛利階段,導致成本增加比例高於收入。
一邊虧損一邊擴張
儘管虧損持續,滬硅產業仍執意加碼12寸硅片,這究竟是出於何種考量?
滬硅產業1月12日晚披露定增預案稱,擬募集資金50億元,投向集成電路製造用12寸高端硅片研發與先進製造項目(15億元)、12寸高端硅基材料研發中試項目(20億元),以及補充流動性資金。
上述兩項項目總投資額高達67.4億元。以此計算,此次募資僅佔總募資的一半。而IPO時,公司已將25億元募資中的17.5億元投入於12寸硅片。彼時公司表示,兩年建設期完成後,將新增15萬片/月12寸半導體硅片的產能。
對於本次定增,滬硅產業表示,項目實施後,公司將新增30萬片/月可應用於先進製程的12寸半導體硅片產能。
而對於"短期內再融資的質疑",公司表示每年以現金形式分配的利潤不少於當年實現的可供分配利潤的10%,且最近三年以現金方式累計分配的利潤不少於最近三年實現的年均可分配利潤的30%。
但事實上,投資者暫時無法分到太多現金。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虧損173.69萬元,每股未分配利潤僅有0.07元。
未來的投資回報或許也存在不確定性。關於半導體硅片的未來趨勢,市場仍存在爭議。
市場研究機構高臨諮詢稱,半導體行業上一輪超景氣週期和全球宏觀經濟的趨勢相關性很高,所有的產品需求都很旺,導致晶圓廠的產能需求非常緊張。現在終端整體銷售方面並沒有太突出的數據,説明這輪週期與宏觀經濟的相關性不高。疫情造成的供需不均衡、華為緊急拉貨、美國製裁中芯國際引起恐慌性轉單等偶發性因素,綜合起來造成了很多器件的大缺貨。
在此行業背景下,相關廠商紛紛投產,造成8寸硅片需求旺盛。2020年,中芯國際敲定了北京、上海12寸廠擴產計劃;而台積電新封測廠將於2021年下半年試產;三星則正在執行美國和西安基地的擴產計劃。
常軍鋒認為,過去這些年,有些廠商為了效益,將8寸產線漸漸升級成12寸,導致市場上8寸的產能進一步減少。而近年諸多電子產品升級,對8寸的需求愈發旺盛,但新投的產線以12寸為主,長期的不均衡導致了現在的狀況。
也就是説,市場在對8寸硅片需求飢渴之時,滬硅產業忙於與全球巨頭爭奪12寸硅片市場份額,後者競爭逐漸趨於白熱化。
市場正在"用腳投票"
滬硅產業急於彎道超車背後,風險似乎也在初步暴露。
據公司2020年4月公佈的招股書,硅片製造行業前五大製造商均為傳統硅片巨頭,信越化學(日本)、SUMCO(日本)、Siltronic(德國)等公司瓜分了超過90%的市場,滬硅產業的市佔率僅為2.18%。與此同時,滬硅產業多晶硅的供應商十分集中。2018年-2019年,海外企業瓦克集團、Hemlock、丸紅株式會社採購金額佔比均在九成以上,生產線的主要設備也依賴進口。
滬硅產業曾表示,若國際貿易摩擦升級,導致設備供應商所在國出台針對中國企業的限制性貿易政策,可能會對未來的產能擴張、設備升級改造造成不利影響。
滬硅產業的盈利能力已經出現一定下滑。
2020年三季報顯示,公司毛利率為15.3%,而在2017年、2018年毛利率都達到22%以上;存貨週轉率從去年同期的3.15次下降到2.25次;應收賬款週轉率從5.54次下降到4.11次,財報並未對此解釋。
市場正在"用腳投票"。公司目前(1月18日)股價已回落至36.72元/股,動態市盈率為-2041倍,市值921億元。
同期,高管離職的消息也傳來。滬硅產業1 月 8日公告,因個人原因,梁雲龍申請辭去公司執行副總裁、財務負責人職務。
當下正值業績快報窗口季,財務總監辭職對任何上市公司都不是一件小事,尤其對於剛上市9個月的滬硅產業更是如此。根據招股書,梁雲龍於2016年入職,2019年薪酬184萬元。
針對財務總監離職原因,以及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等問題,《投資者網》近期聯繫到公司董秘辦、證券部,但等待四個工作日仍未獲相關答覆。(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