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已至?
隨着美聯儲和國會實施了一系列創紀錄的刺激計劃,市場上關於通貨膨脹的討論度一直居高不下。投資者開始在市場上尋找一系列的線索,以尋找“通脹”的蛛絲馬跡。
一系列數據顯示,銀行以及其他流動性賬户中的存款量開始激增,橋水基金創始人達里奧、都鐸基金創始人保羅·都鐸等基金大鱷也開始警告投資者“物價不温不火的時代將終結”。
摩根士丹利首席美股分析師麥克.威爾遜本週也表示:
“我們之前從未見過如此高的貨幣供應量,客觀來説,美聯儲未來可能無法控制貨幣供應的增長。而這意味着如果通貨膨脹持續發酵,美聯儲也將無法控制。”
目前可追蹤的眾多通脹指標中,最直觀的就是廣義貨幣M2(見下圖)。與2019年相比,今年M2增幅已經超過23%,從15.33萬億美元擴大18.3萬億美元,創下了1981年以來新高。在此之前,M2增速通常是穩健增長為主,同比增速從未超過15%。
威爾遜也特意強調了這一數據,並將之與通脹聯繫起來,他表示:
“目前美國面臨着前所未有的通脹上行風險,雖然這種風險尚未傳導至利率,但是盈虧平衡通脹率以及貴金屬價格飆升都暗示了通脹正在發生。”
而這與保羅.都鐸的看法不謀而合,他曾在今年5月表示,出於對通脹以及美元貶值的擔憂,他選擇了投資比特幣和黃金。
儘管比特幣與黃金存在許多差異,但是華爾街最近幾周依然青睞於投資這兩種資產。其中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方面是考慮到通脹預期,出於對抗通脹的需要;另一方面則是出於安全性考慮,這兩種資產在動盪之年都是相對安全的。
黃金作為2020年表現最佳的品種,已經突破2000美元大關,接連創下了歷史新高,年初至今漲幅達到35%,遠遠超過了標普500指數3%的收益率。
都鐸.瓊斯以此舉了一個例子:
“如果你現在擁有現金,並且是出於購買力原因而一直持有它,但是與此同時央行有一個2%的通脹目標——也就是讓貨幣實際價值貶值2%,那麼本質上來説你手中的現金也在跟隨貶值。”
這種央行有計劃的通脹並不會對經濟造成威脅。今年以來,美聯儲和國會採取了前所未有的刺激政策,目的是幫助企業向員工發放工資、穩定消費,這都有助於實現央行既定的通脹目標。
但實際情況可能並不會如預期一樣樂觀。威爾遜認為這種“印錢”的舉措反而會刺激物價飆升,帶來嚴重的通脹壓力,從而使經濟陷入困境。
貨幣供應飆升一定會造成通脹嗎?
儘管一些觀點認為M2的增長可能帶來通脹隱患,但目前M2與通脹的關係依然存在爭議。
PGIM固收分析師、前美國財政部國際事務部副部長Nathan Sheets表示,他對通脹採取觀望態度,並以2008年金融危機為例闡述了他的觀點:
“金融危機後,許多人也在擔心發生通貨膨脹,但是這些擔憂並未成真。當時流動性只是存在於銀行體系內部,包括轉變為超額準備金,並未流通到市場,而貨幣必須通過信貸和消費才能帶來通脹效應。”
這就涉及到了貨幣的流通速度問題,即在經濟衰退期間,如果家庭和企業注重儲蓄,儘可能的減少開銷,那麼貨幣流通速度就會減緩。例如美聯儲向市場注入了大量的現金,導致廣義貨幣M2激增,但是企業和消費者並不願意把增加的美元花出去,那麼這些現金將產生不了任何影響,通貨膨脹也就無從談起。
從數據來看,雖然美聯儲採取了史無前例的“放水”措施,但是美國核心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在4-6月出現連續三個月下滑,為1957年來首次;核心個人消費支出指數(PCE)也錄得了2010年以來最差漲幅,這就體現了貨幣流通對通脹的重要性。
除了今年的突發事件因素,一些深層的結構性因素也將抑制通脹。Nathan Sheets表示:
“人口老齡化以及債務高企也將抑制需求提升,工人們努力爭取更高的工資,但是企業卻無法提高待遇。我認為各國央行會繼續推出應對舉措,但是想要實現2%的通脹目標依然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