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晚間,小鵬汽車披露2021年第三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數據。財報顯示,今年三季度,小鵬汽車總收入為人民幣57.2億元(8.9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上升187.4%,較2021年第二季度上升52.1%。
小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何小鵬表示,第三季度公司業績的增長,充分證明了市場認可小鵬汽車全棧自主研發軟硬件所帶來的差異化價值。接下來,小鵬汽車將繼續推進全棧自研技術,公司的領先技術將在即將推出的城市NGP(智能導航輔助駕駛)得到進一步展示。
當日美股開盤後,小鵬汽車股價直線拉昇,盤中最高漲幅超13%。截至收盤,小鵬汽車股價報收51.31美元/股,漲幅為8.27%,最新市值為439.10億美元。
銷量攀升為營收、毛利增長奠定基礎
小鵬汽車計劃衝擊單月1.5萬月銷量目標
財報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小鵬汽車總收入為人民幣57.2億元(8.9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上升187.4%,較2021年第二季度上升52.1%。毛利方面,2021年第三季度,小鵬汽車毛利率達14.4%,較去年同期提升9.8個百分點,環比增長2.5個百分點。
小鵬汽車名譽副董事長兼總裁顧宏地表示,雖然面臨半導體短缺的挑戰,但小鵬汽車在今年第三季度的交付量已接近2020年前全年的交付量。交付量的屢創新高,直接推動了第三季度收入和毛利的同比增長。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小鵬汽車交付量為2.57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199.2%,環比增長47.5%,創下單一季度交付量新高。
值得關注的是,自今年9月起,小鵬汽車的交付量已連續2個月破萬,位列造車新勢力榜首。其中,10月,小鵬汽車總交付量達1.01萬輛,同比增長233%。
何小鵬在Q3財報的電話會中透露,目前小鵬汽車新車P5的在手訂單充裕,已經排至春節後。接下來,小鵬汽車會在第四季度努力克服芯片短缺和部分地區疫情帶來的挑戰,衝擊單月1.5萬的月銷量目標。按照他的預期,小鵬汽車2021年四季度的交付量約為3.45萬輛-3.65萬輛。
據悉,隨着銷量的持續攀升,小鵬汽車的產能也在爬坡階段,自有的肇慶工廠和在建的廣州、武漢工廠總設計產能可達40萬輛,通過雙班模式可以實現60萬輛的年產能。何小鵬認為,產能的上量,可以為公司未來兩年的高速增長打下堅實基礎。
全棧自研軟硬件路徑更加清晰
2022年下半年將探索 Robotaxi業務
在何小鵬看來,公司銷量和業績的持續增長,主要是得益於全棧自主研發軟硬件所帶來的差異化價值。
據悉,截至今年9月30日,小鵬累計交付的超過5萬台P7中,已經有超過1.1萬台搭載XPILOT 3.0。2020年第三季度,小鵬汽車的高速NGP月度使用率達到60%以上,NGP的高速里程滲透率超過60%,輔助用户駕駛了551萬公里的高速公路里程。
基於在軟硬件自研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何小鵬在Q3財報電話會中透露,接下來公司將繼續堅定擴大在汽車智能化的領先優勢,將結合硬件、軟件等綜合成本,繼續提動駕駛算法的魯棒性。
安信證券分析稱,智能汽車時代,軟件和服務逐漸代替了傳統汽車的“三大件”,對於車企而言,其利潤來源將從汽車銷售轉向為汽車銷售加軟件收入及服務收入。那些能夠通過軟硬件自研實現數據閉環,在軟件和服務上佔據優勢的企業將有望成為市場的贏家。小鵬汽車作為全棧自研的車企之一,在本土化研發和閉環數據等方面已相對領先,以當前公司的佈局和進度來看,公司有望逐漸拉開與其他車企的差距,率先進入高級智能汽車時代。
東吳證券認為,隨着小鵬汽車智能化滲透率的提升以及自身軟件收入佔比的攀升,公司可以享受更高的估值溢價。
事實上,目前小鵬汽車已經清晰地認識到軟硬件全棧自主所帶來的紅利,並在積極鞏固既有優勢。何小鵬透露道,目前小鵬汽車的短期戰略目標是通過泛化場景的運營,繼續提升公司自動駕駛算法的魯棒性和安全性,到2022 年下半年,小鵬汽車將開始探索 Robotaxi業務(自動駕駛出租車)。他相信通過量產前裝Robotaxi軟件和硬件的能力,以及未來和各出行運營商的合作,小鵬汽車可以在出行領域創造更大的商業價值。
何小鵬相信通過量產前裝Robotaxi軟件和硬件的能力,以及未來和各出行運營商的合作,小鵬汽車能夠憑藉為用户出行帶來革命性的體驗來創造巨大的商業價值。
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先生表示:“第三季度我們的增長再創紀錄, 是中國造車新勢力中汽車交付量最高的。這一出色的表現證明市場認可我們全棧自主研發軟硬件所帶來的差異化價值”。
他同時表示:“我們將繼續推進全棧自研技術的清晰發展藍圖,將高性能智能產品帶給更廣泛的客户羣體。我們的領先技術,將在即將推出的城市NGP中得到進一步展示。我們在NGP中取得的穩固進展,令我們對探索未來出行方式(例如Robotaxi)充滿信心”。
“展望未來,小鵬汽車將繼續開拓創新,創造顛覆性的進步,重新定義中國汽車行業,探索科技,引領未來出行變革”何小鵬總結道。
編輯:葉舒筠
yeshuy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台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為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繫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來源:證券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