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中國歐洲學會德國研究分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德國藍皮書:德國發展報告(2021)》(以下簡稱《報告》)發佈會27日舉行。
當日發佈的《報告》指出,在疫情期間,德國企業依舊實現了在華業務擴展。《報告》認為,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進一步釋放了中國市場的巨大紅利,多家德國企業成為首批受益的外資企業。
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在合資企業股比、負面清單制度及技術轉讓等多個領域進一步開放了國內市場,放寬市場準入,推動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
與此同時,中國製造業市場對外資企業的限制也基本放開,特別是汽車行業已經有明確的開放時間表:2018年取消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股比限制,並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
《報告》表示,從中受益的德國企業之一是大眾集團。早在2017年12月,大眾就與安徽江淮汽車集團合資成立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雙方各佔股50%,企業聚焦新能源汽車領域。2020年年底,藉助中國製造業開放政策,大眾與江淮完成了最新的合作:大眾集團增資10億歐元,獲得國有企業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持有股份的50%,大眾在合資公司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的股份提高至75%,江淮大眾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大眾將在合資公司中控股。同時,大眾將在安徽合肥設立大眾(安徽)研發中心和製造基地,項目總投資超過200億元人民幣,預計將在2022年完成。
另一項引人注目的投資項目是德國巴斯夫集團在廣東省湛江市建設的新型一體化基地。該項目整合價值鏈上從基礎化學品到消費品的上下游生產裝置,總投資額高達100億美元,是巴斯夫迄今最大的投資項目。
整體項目將成為巴斯夫全球第三大生產基地,也是歐洲以外最大的生產基地,這將進一步促進巴斯夫在全球化工行業銷售額和地位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