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2021第六屆金融科技論壇”在京舉行

由 納喇曉枝 發佈於 財經

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4日訊 9月23日,由新華網主辦的“2021第六屆金融科技論壇”在北京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研究所、對外經貿大學中國保險創新研究院、金融科技50人論壇作為學術支持單位。該論壇主題是“服務雙循環、賦能新經濟、數創新未來”,通過主題演講、圓桌對話、報告發布等環節,展示金融科技創新成果,研討如何更好地推動數字化變革、讓金融科技行穩致遠。

論壇現場。主辦方供圖 

新華網董事、副總裁楊慶兵在致辭中表示,“十四五”開局之年,構建新發展格局要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要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強金融普惠性。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加註重供給側的存量重組、增量優化、動能轉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圍繞建立現代財税金融體制作出了全面部署,為進一步做好金融工作、推進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決策部署,要牢牢把握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窗口期,不斷做強金融主業、優化金融結構、防範金融風險,讓金融“活水”更好流向市場主體。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周誠君表示,替代數據徵信是介於中央銀行運行的主流徵信和網絡科技平台運行的大數據徵信之間的數據徵信方式,對於替代數據徵信市場的監管應與其行業特點相匹配,因地制宜,在經營方向、數據管理運營上要與主流徵信系統以及大數據徵信有所區別,找準自己的定位。

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郝剛認為,當下,金融科技交易日趨複雜,更應該堅持守正創新,深入思考如何處理金融創新與風險防範的關係。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金融領域廣泛應用,減少了信息不對稱,但容易帶來更隱蔽的算法偏見、誘導消費、過度負債等問題。金融科技行業應制訂行業的道德規範自律公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陳道富表示,央行數字貨幣的貢獻在於改革現有的銀行賬户體系,特別是設立共同賬户和允許簡易開户等,引入數字技術,強化市場需求。我國央行數字貨幣的核心價值在於適應數字時代,以過渡模式,率先開啓數字貨幣的技術探索和形態迭代。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副秘書長何紅瀅指出,近年來金融科技發展取得積極成效,但也面臨着現實的問題和挑戰,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視金融科技發展與自律管理工作,近年來在統計監測及行業調研、夯實行業監管自律支撐、推進行業標準體系建設、服務金融數字化轉型、開展政策宣貫與風險教育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表示,解決數字經濟在健康發展過程當中的治理難題,從宏觀視角來看,一方面要打破數據孤島,充分發揮數據要素在社會經濟當中核心生產力的作用;另一方面數據要素本身要更好在社會再生產當中發揮應有的作用,離不開它的生產、交換與分配、消費環節,作為起點就是數據要素的確權問題。

論壇現場,第六屆金融科技論壇優秀案例發佈。主辦方供圖

當日,在論壇現場發佈了《央行數字貨幣的全球最新進展》報告。入圍本次論壇“普惠金融優秀案例”的企業是中國銀行;入選“科技創新優秀案例”的企業是神州信息、估圖數科、海爾產業金融、大唐財富、知道創宇;入選“數字賦能優秀案例”的企業是新浪數科、平安普惠、樂橙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