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匹小馬拉得動阿里這輛大車嗎?
來源:盒飯財經(ID:daxiongfan) 作者:譚宵寒 編輯:王靖
8月4日,阿里公佈了受4、5月疫情影響較大的季度財報。
2023財年第一季度(截至2022年6月30日),阿里巴巴第一季度營收為2055.6億元,同比下滑1%;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淨利潤為302.52億元,與去年同期的434.41億元相比下滑30%。
具體到各業務,中國商業業務營收為1419.35億元,較上年同期下滑1%;國際商業業務營收為154.51億元,同比增長2%;本地消費者服務營收為106.32億元,同比增長5%;菜鳥物流服務營收為121.42億元,同比增長5%;雲計算業務營收為176.85億元,同比增長10%;數字傳媒和娛樂的營收為72.31億元,同比下滑10%;創新戰略和其他營收為4.79億元,同比下滑30%。
從營收和淨利潤與去年同期對比情況看,這季財報很難算是一份漂亮的財報。但本季出現的一個非經常性因素是,4、5月的疫情極大地影響了物流以及電商業務。
這側面説明了,雖然在未來一段時間,阿里的基本盤電商業務不會有太多增長,但也差不到哪裏去了。如果單看同比增長情況,疫情反倒加速阿里提前觸碰到了業績底。
因營收超出預期,阿里股價盤前大漲至6%;開盤後漲幅回落,收盤於97.43美元,漲1.79%,盤後股價微跌——阿里基本盤是穩固的,但危機同樣存在。
2019年9月,張勇接任阿里董事長之初,曾定下阿里的三大戰略,“全球化、內需、大數據和雲計算”,在最近發佈的股東信中,阿里的三大戰略則更新為“消費、雲計算、全球化”。
消費被前置,大數據從阿里的大戰略中消失——這一變化與阿里和螞蟻徹底切割有關,7月25日,阿里與螞蟻終止了《數據共享協議》。
但從最新財報來看,消費這一基本盤固然穩固,但云計算和全球化尚且拉不動阿里這駕大車。
雲服務業務雖然是各業務板塊中同比增速最高的業務(10%),但其在總營收中佔比尚未超過10%;國際商業本季度同比增速僅為2%。
單季2000億的營收,與現下2600億美元的市值對比看,此時阿里的價格並不昂貴,但從開盤後股價回落、盤後股價微跌可以看到,投資者們搏的仍是反彈,對阿里未來的信心尚未徹底恢復。
01
阿里本季財報一個顯眼的變化是,年度活躍消費者數據消失了。公佈的口徑改為,截止2022年6月30日止的12個月,有超過1.23億名年度活躍消費者每人在淘寶和天貓上消費超過1萬元。
客觀來講,對完成了10億年度活躍消費者目標的阿里而言,想繼續獲得新用户也不現實,而本季度就是阿里拉新、促活策略轉變的一個標誌性節點。
“我們在消費端的工作重點從絕對用户規模增加,轉移到服務現有用户。”張勇在分析師會議上指出,未來會做好用户分層分類的運營,提升每一層用户的錢包份額。
當然這依舊困難重重。二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4.6%。其中,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1%;5月降幅收窄至6.7%;6月份由降轉升,同比增長3.1%,環比增長0.53%。
另外,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1756元,在人均可支配收入18463元中佔比64%,去年同期這一數字為69%,消費者們進一步收緊了錢袋子。
消費收縮影響最大的就是非必需品收入,本季度服飾和消費電子等重要品類的支付GMV下降,而這恰是阿里GMV的重要組成部分。
上一季度,阿里收入支柱客户管理收入首次出現了零增長,4、5月份的物流不暢、消費緊縮,則導致本季度這一支柱型收入出現了同比10%的下降。
“4月和5月大多時候供應鏈和物流中斷,淘寶和天貓的線上實物商品GMV(剔除未支付訂單)同比錄得單位數下降,取消訂單有所增加。”財報提及。
在客户管理收入同比下降和直營收入增加的雙重影響下,阿里的電商模式似乎正向京東模式靠攏。
去年同期,客户管理收入和包括盒馬、天貓超市等業務在內的直營收入在總收入中佔比分別為39%和29%,本季度兩者佔比已變為35%和32%。
毛利率更低的直營業務,在總收入中佔比的增加也導致了阿里本季度淨利潤下滑。本季度營業成本為1296.57億元,佔營收的63%,去年同期佔比為60%,增加的重要原因就是直營業務佔比提升,導致存貨成本佔收入比例上升。
顯然,未來隨着兩者佔比的此消彼長,阿里的淨利潤率將繼續承壓。
被阿里列入未來三大戰略之一的全球化尚無法支撐起阿里的增長曲線——起碼在電商領域。
本季度,國際商業零售業務的營收為105.24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08.00億元下滑3%;國際商業批發業務的營收為49.2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44.02億元增長12%。
阿里的國際零售商業業務,主要包括Lazada、速賣通、Trendyol 和 Daraz,財報中提及,它們整體訂單量同比下降主要是由於歐盟增值税税規修改、歐元對美元貶值、以及俄蘇衝突導致供應鏈和物流中斷。
此前阿里國際電商業務已經進行了一輪組織與定位調整,6月,董錚成為Lazada新任首席執行官,未來Lazada負責海外電商的本地化業務,速賣通負責跨境電商業務。
蔣凡負責出海業務以來,外界一直在觀察他是否能獲得與當年在淘寶一樣的成績,目前來看,阿里國際電商業務想要獲得突破尚需時日。
02
當然,阿里的全球化戰略不侷限於電商業務。雲計算是阿里三大戰略之一,但它同時承擔着阿里全球化戰略的任務。“但是我們如何站在雲計算的角度,去海外市場捕捉這樣的機會,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張勇指出。
雲計算業務,是本季度阿里所有業務中表現較好的那個,營收176.85億元,同比增長10%,但這一漲幅相比此前幾個季度,同樣已經極大放緩。稍顯不樂觀的是,雲業務在阿里整體營收的佔比為9%,尚不足以為阿里貢獻太大增長。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推動阿里雲營收增長的並不是互聯網行業客户,而是非互聯網行業的金融服務、公共服務和電訊行業;而阿里雲大客户TikTok停止服務,在線教育客户收入減少、中國互聯行業其他客户需求減少則抵消了一部分增長。
張勇在電話會上分析了這一現象:過去幾年,雲業務快速增長的大背景是,一批擁有大量數據的互聯網公司對算力的需求;當互聯網行業增長放緩,下一個行業增長點則是產業數字化。“阿里經常關注的一個數據是,雲服務收入中來自非互聯網公司的佔比,目前看,佔比在提升。”
在這種行業背景下,抓住朝陽行業、抓住有未來的產業機會,就將成為各家決勝的關鍵。
其餘的幾個在阿里總營收佔比較少的業務中,本地消費者服務營收為106.32億元,同比增長5%。
儘管增長幅度不大,但好消息是,其虧損幅度有所收窄,經調整EBITA為虧損30.44億元,去年同期為虧損47.77億元,虧損收窄主要是餓了麼單位經濟效益有所增長,包括平均訂單金額同比提升、獲客成本和每單配送成本降低。
數字媒體及娛樂業務,以及創新業務,對阿里財報的主要影響依舊是拖累。本季度,前者收入為72.31億元,同比下滑10%,主要由於阿里影業、優酷等業務收入下降所致。該分部的經調整EBITA為虧損6.3億元,去年同期為虧損4.19億元。
03
新業務尚不能拉動阿里這駕大車前行,基本盤穩定但增長空間不大,這樣的處境讓阿里不得不比以往更注重提升整體效率。
張勇在電話會上就指出,消費端工作重點從絕對用户規模增加,轉移到服務現有用户後,對整體效率優化、利潤率提升都會有很大幫助。
在電商業務中,尚有增長空間的淘特一直是阿里重點投入的業務,但公司對它的投入也帶來了不少虧損。阿里在本季財報指出,淘特優化獲客成本以及提高活躍消費者的平均消費後,其虧損同比和環比均大幅收窄。顯然,淘特也走到了需要更注重效率,提升利潤率的時點。
事實上,今年5月、上一季度財報發佈後的電話會上,阿里CFO徐宏就曾提到過降本增效的問題,“過去幾個季度,以及未來一年,我們都會十分關注降本增效。”
具體措施是,一要關停並轉一些長期價值不明顯的業務;二的根據業務不同性質,提出不同的降本增效目標,比如對直營業務提出比較高的毛利率要求,控制集團市場營銷費用。
財報證實了這一點。本季度,阿里銷售與營銷開支為255.78億元,佔營收12%,上年同期該部分支出為270.36億元,佔營收13%。
從財報看,阿里裁員規模並未有傳言中的那麼龐大。截至去年年底,阿里共有259316名員工,一季度末有254941名員工,二季度末有245700名員工。如此算來,一季度共減少4375名員工,二季度減少9241名員工。
關於就業問題,行業內討論較多的除了互聯網公司裁員,還有應屆生就業難的問題。張勇提及,今年畢業季,阿里招聘了近6000名應屆畢業生,絕大多數已經到阿里上崗。
儘管在持續補充新鮮血液,因營收、利潤承壓,阿里降本增效的動作不會停止。
徐宏提到,2023財年接下來的幾個季度,阿里會繼續執行成本優化控制方案,在成本優化和投入之間做平衡,“在某些領域,包括技術領域和基礎能力建設領域,還是會堅定持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