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費用逆市增長43.16%,福光股份是否能做好商業化?

近日,福光股份(688010)發佈了2020年半年報:上半年營業收入2.35億,同比減少13.49%;淨利潤2538.73萬,同比減少45.15%。在中報中,福光股份多次提到業績下滑是受疫情影響。

作為一家入駐科創板的企業,福光股份自2016年以來,營收增速不顯,一直在6億以下波動。這一切不禁讓投資者懷疑福光股份產品是否具有足夠的市場競爭力,以及其是否具備商業化的能力?

在業績下滑的同時,福光股份研發費用卻同比增長43.16%。激增的研發費用,是否為福光股份創造出相應的價值呢?

疫情延期營收

福光股份產品主要是光學鏡頭。2003年至2008年,福光股份成功研製了300mm、400mm、500mm口徑的太空觀測鏡頭,參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神五、神六、神七以及“嫦娥探月”等國家重大航天工程。

目前,福光股份的定製產品廣泛應用於“神舟系列”、“嫦娥探月”、“火星探測”等國家重大航天任務及尖端武器裝備;“非定製產品”種類豐富,運用範圍廣泛,如人工智能、車聯網等市場前沿領域。其中,福光股份最為有名的產品是4K高清鏡頭,在2016年,全球市佔率達到65.8%,並且市佔率多年保持全球第一。

2017年,福光股份營收同比增長23.67%,達到5.8億,不斷兑現其科研實力。然而高速增長戛然而止,之後的幾年,福光股份業績一直在6億以下波動,甚至在2020年上半年出現大幅下滑。

2018年和2019年的不穩定,是由於福光股份轉型高端市場,失去了一定營收。但從盈利上看,福光股份還是穩定,且實現略微增長。而2020年上半年,福光股份不僅營收下滑13.49%,淨利潤下滑更加嚴重,同比下滑45.15%。

研發費用逆市增長43.16%,福光股份是否能做好商業化?

這並非人禍,而是天災。

在中報中,福光股份就業績做了充分揭露,“2020年上半年,福光股份實現營業收入2.35億元,下降3657.40萬元,同比下降13.49%。由於疫情原因,定製產品由於客户驗收期限延後,造成收入下降1154.96萬元;安防鏡頭中的變焦鏡頭,主要應用於室外視頻監控工程,因客户訂單延期、縮減,造成收入下降5196.02萬元。”

關於盈利,福光股份揭露,“淨利潤下降2090.13萬元,主要因為研發費用增加676.28萬元;因新增固定資產造成成本上升247.37萬元;政府補助減少330.76萬元。”可見,福光股份淨利潤的大幅下降,並非源於產品品質原因。

商業化落地成疑?

在關於淨利潤下滑的解釋中,福光股份也揭露了其對研發的重視,研發費用同比增長43.16%。因此,上半年,福光股份取得了47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15項。

高額的研發費用不僅僅帶來了眾多專利,還有更多符合市場的產品。

根據TSR《2019 Marketing Analysis of Lens Units Markets》報告,在福光股份傳統安防鏡頭領域,全球市場仍將保持穩步增長,預計2020年全球市場銷量3.55億顆,同比2019年增長13.6%;2023年全球市場銷量將達到4.3億顆,年均複合增長6.6%。

之所以安防市場還是增量市場,主要是因為安防監控領域有高清化、網絡化、智能化趨勢,導致對高端鏡頭的結構性需求。

針對這一需求,上半年福光股份發佈了一款新產品,並研製一款新的光學系統。

新產品為大光圈系列鏡頭。其F值為0.95-1.6,對於光線較暗的場景,可以使黑夜環境變為彩色,同時還能有效還原視頻的細節。產品可廣泛應用於道路監控安防,智能家居等領域。

福光股份研製的光學系統是“製冷型紅外變焦系統”。該系統可以使鏡頭成像質量優良、變焦流暢平穩,有利於大範圍搜索和遠距離識別,適配於靶面為1280*1024、長焦距800mm、20倍變焦,靶面、焦距、變倍比等技術參數處於國內領先水平。該產品可廣泛應用於邊海防、紅外夜視、紅外偵察以及紅外製導等方面。

除了傳統安防領域結構性需求,隨着5G、AI等新技術的發展,推動ADAS、智能製造等領域的創新應用,下游應用場景對車載鏡頭、紅外鏡頭、機器視覺鏡頭需求強烈。

面對增量市場,擁有自研能力的福光股份怎甘人後。上半年,其開發了兩款車載鏡頭和一款工業互聯網鏡頭。

第一款車載鏡頭是一種玻塑混合無熱化車載環視鏡頭。該產品焦距為0.95mm,高清分辨率。相比於過往產品,該鏡頭不僅提升了鏡頭成像能力,還降低鏡頭的裝配敏感度,目前已實現量產。福光股份還完成了一種ADAS車載鏡頭設計開發。該產品使用自制玻璃非球面鏡片,並已經開始小批量生產。

在工業互聯領域,福光股份已經開始“高清低畸變機器視覺系列鏡頭”的量產。該類產品焦距範圍:2mm~75mm,通光孔徑為F1.0~F16.0,主要用於工業級機器自動化生產領域。

除此之外,福光股份還進軍原材料光學鏡片,完成了“玻璃非球面壓鑄技術”的研發。福光股份部分產品,如紅外及可見光系列產品已經使用該技術,實現小批量生產。

該技術通過記錄觀察玻璃成型每一步的應力、應變、表面變形和熱分佈,總結規律並對未來玻璃成型時相關參數進行預測,針對性設計出優化的模具。該技術可以縮短產品的開發週週期和開發成本,提高成型產品的質量和性能,提高玻璃非球面壓鑄的精度,並實現了一定的國產替代,降低對日本和歐洲的依賴,同時降低成本。

雖然海外疫情仍不容樂觀,但是疫情終將過去,推遲的訂單也將逐步兑現。未來,福光股份會依舊堅持以技術為核心,不斷了開發出新的符合市場的產品,實現一次次營收的躍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96 字。

轉載請註明: 研發費用逆市增長43.16%,福光股份是否能做好商業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