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國航、東航、南航上半年歸母淨利潤預虧都在百億元以上,三大航空公司上半年合計虧損預計超過457億元。視覺中國供圖
2020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全世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深刻地改變着人們的生活狀態和節奏。受此影響,全球民航業更是一度陷入了寒冬。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預測,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2022年,全球航空業累計淨虧損額將達2010億美元。
“疫情對全球航空業衝擊巨大。航空公司被迫削減成本並調整業務,在各國政府的財政支持下渡過難關。但由於各國政府相關旅行限制措施尚未取消,國際旅遊市場嚴重低迷,航空業復甦仍面臨嚴峻形勢。”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理事長威利·沃爾什直言。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民航業也受到了強烈的衝擊,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國內多地疫情的局部反彈,進一步影響到了行業整體復甦的步伐。
近日,多家航空上市公司披露中報預告,業績普遍虧損。其中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航”)、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航”)、中國南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航”)上半年歸母淨利潤預虧都在百億元以上,三大航空公司上半年合計虧損預計超過457億元。
此外,包括春秋航空、華夏航空、吉祥航空在內的“非典型”或支線航空公司也均出現虧損,虧損額均在10億元左右。一時間,如何助力行業儘快走出寒冬,成為中國民航業從業者們最為關心的話題。
“虧損”成為上半年民航業關鍵詞
眾所周知,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航空運輸業造成巨大沖擊,並將壓力持續傳導到航空公司、主製造商、產業鏈及機場、服務公司等,且無法預測這種影響將持續多長時間。
儘管航空公司及飛機租賃公司紛紛調整飛機引進計劃、縮減資本開支、持續加強風險管控和現金流管理,但是“虧損”似乎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
7月15日,國航、東航、南航發佈上半年業績預告。其中,國航預計2022年半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約為185億元到210億元;東航預計2022年半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約為170億元至195億元;而南航預計2022年半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約為102億元到121億元。
“疫情、油價、匯率成為上半年民航業遭遇鉅額虧損的三大主因。”威爾森分析師徐宏直言,“特別是今年以來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導致國內航線投入大幅減少;國際航線投入仍持續受限。”
徐宏強調,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影響,全球航空業整體仍處於虧損狀態。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油價攀升、匯率波動進一步加劇了航空公司效益改善的難度,主業相關投資企業的經營業績同樣受到影響。
東航相關負責人表示:“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反覆衝擊,我們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局面。民航運輸生產跌入低谷,運輸總週轉量293.4億噸公里,為2019年同期46.7%;旅客運輸量1.18億人次,為2019年同期36.7%。”
更為關鍵的是,東航總部上海經歷了疫情衝擊的嚴峻挑戰。該負責人表示,國際油價大幅攀升和人民幣兑美元匯率貶值等,也進一步加重了公司的成本壓力。
南航上半年表現同樣不盡如人意。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南航運力投入和收入客公里同比分別下降34.3%和42.6%,與2019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54.8%和64.8%。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不僅是航空公司業績受到三大因素嚴重波及,機場上市公司也未能倖免。
記者查詢數據發現,深圳機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虧損6億元至6.3億元;白雲機場預計上半年歸母淨利潤虧損4.66億元至5.70億元;而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上海機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預計虧損12.3億元至12.9億元。事實上,除廈門空港上半年實現小幅盈利外,其餘上市公司歸母淨利潤均為負值。
“在疫情、油價、匯率的三重打擊下,上半年民航業虧損高達1089億元,創下民航業有史以來最大的虧損金額。”光大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虧損”成為上半年民航業關鍵詞。
復甦“組合拳”正在加緊落地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為助推全球航空業復甦,各國多管齊下采取措施。
一方面,各國政府均加大對航空業的扶持力度,通過補貼、減免税費等多種形式進行財政支持及援助;另一方面,航空公司自身也通過削減成本、加強合作、採用“客改貨”等商業創新模式自救,這些舉措都為航空業的逐步復甦奠定了一定基礎。
“上半年民航旅客運輸量1.18億人次,同比下降51.9%,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36.7%。其中,4月民航旅客運輸量處於低谷,僅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4.8%。” 中國民航局航空安全辦公室副主任吳世傑介紹説。
吳世傑同時指出,雖然4月民航業表現欠佳,但是5月、6月兩個月卻實現了較大回升,民航旅客運輸量環比增速分別為53.2%和82.2%。特別是6月,運輸規模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46.2%。其中6月29日,民航單日旅客運輸量再次回升至100萬人次以上。
民航業之所以能夠快速實現“V”字形反彈,離不開各項政策支撐,也正是相關金融、税收等一系列民航業紓困政策組合拳的落地,給民航從業者打了一劑“強心劑”。
中國民航局綜合司副司長孫文生透露,在金融信貸方面,民航局在落實好航空公司、機場應急貸款656億元基礎上,又爭取新增航空公司應急貸款1500億元。
記者瞭解到,中國民航局還為國航、東航、南航提供了財政支持,各爭取注資30億元,同時為首都機場集團注資20億元,預撥首批國內客運航班中央補貼資金32.9億元。
“而在税費減免方面,上半年民航局為民航企業增值税留抵退税125億元,暫停了2022年航空公司分支機構增值税預繳,預計全年減少資金佔用約18億元。”孫文生補充説。
此外,針對燃油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費增加,中國民航局協調國產航油出廠價格階段性讓利,降低航油進銷差價。數據顯示,該項舉措預計全年可為航空公司降低燃油成本33億元。
與此同時,為了讓民航業儘快復甦,中國民政局還協調各地,推出了階段性緩繳社保、減免房產税和土地使用税等措施,進一步減輕各大航司和機場的壓力。
走出“寒冬”還需做到哪幾步
儘管民航局出台的各項紓困政策主要緩解了航司現金流壓力,幫助航空公司能夠持續運行。但行業專家透露,今年全行業已經虧了1000多億元,超過了過去兩年的虧損總額,有12家航空公司資不抵債,經營壓力依然很大。
在這種情況下,多家航空公司開始“花式自救”,通過多元化的渠道和手段,減輕疫情停飛和燃油漲價帶來的經濟和成本壓力。
記者獲悉,從2022年7月起,南航培訓中心計劃將採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方式推出日語培訓,同時在今年暑假,面向6歲至16歲孩子推出7天6晚的航空夏令營,讓孩子們學習航空知識,學習生存技能。
與此同時,記者在“南航培訓”公眾號看到,南航培訓中心還面向全社會教授法語零基礎培訓課程,分為面授課和網上直播課兩種形式。法語語音零基礎面授班25人以內小班,20課時800元;法語語音零基礎直播班,20課時500元。
深圳航空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説:“如今受疫情影響,有時候一個航班購票的只有寥寥幾位旅客,航空公司可能因客座率低取消航班,這對確有出行需要的旅客造成了不小的困擾。”
因此,深圳航空推出“一訂飛”的服務,在特定時間內執行“航班起飛日期前3個自然日內不取消航班,指定航班30日內不取消”的規定(含航班起飛當日,天氣原因及公共安全原因除外),以此保障旅客的正常出行。
東航控股的上海東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從專營航食轉型為兼營航食和地餐的企業。東航食品分別獲得市場監管部門頒發的《食品生產許可證》和海關部門頒發的《國境口岸衞生許可證》,經營範圍由航空領域拓展至商場超市等各類食品流通領域,以“空餐地享”為主題,在地面從事餐飲行業,在全民航領域屬於首例。東航特色餐食品牌“東航那碗麪”還入駐美團外賣和餓了麼兩個平台。
實際上,從2020年至今,春秋航空董事長直播賣機票、出售機身廣告,東航首發“隨心飛”產品,四川航空推出外賣火鍋,華夏航空微信小程序開售航點時令水果等農副產品……這些自救舉措在民航業內掀起不小的波瀾,除了市場上增加了更多創新的產品和服務,人們也感受到各大航司對重振市場的信心和正能量。
在民航從業者積極行動的同時,民航業還在藉助接下來的暑期旺季,加速“回血”。
中國民航局數據顯示,進入暑運以來,旅客的出行需求明顯增加。7月以來,民航單日航班量持續保持在1萬班以上,7月4日-7月10日一週內,客運航班量達到7.1萬班,環比增長12.1%,較2021年同期基本持平;旅客運輸量為738萬人,環比增長13.8%,特別是7月8日、10日,單日航班量均超過1.2萬班,恢復至疫情前約64.5%。
同時,航司也加大了暑期運力,南航暑期計劃執行航班超16萬班次,其中國內日均計劃航班量超2200班次,主要涵蓋新疆、西南、西北以及華東等熱點目的地市場。海南航空計劃新開或增頻約15條國內航線,包括北京至西寧、廣州至蘭州等。
國際航線方面,中國民航局運輸司副司長徐青透露,民航局正穩妥有序恢復國際定期客運航班的工作,加快推進國際航空市場的恢復。海南航空也於近期發佈了多條國際航線復航計劃,包括北京往返東京、北京往返莫斯科等。
對於下一步的計劃,徐青表示,民航局全力做好航空公司暑運新增、優化國內航線支持工作;同時繼續深挖航空市場潛力,推動“干支通,全網聯”航空服務網絡建設。還將增加航班時刻供給,對國際航班恢復給予政策支持,確保暑運期間航班運行安全有序。
徐宏表示,從中長期來看,隨着供給增速放緩和需求恢復加快,“票價彈性”效應或將凸顯,因此民航業板塊長期投資價值確定性較強。同時,各大機場也將顯著受益於航空需求復甦,有望迎來業績的拐點。
“高考結束後,暑運旺季有望催化航空出行需求集中釋放。航空弱需求邊際改善確定性較強,需求底部二季度已現,國際國內都將迎來需求快速反彈,三季度航空復甦或超預期。”徐宏預測説。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真齊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