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年的瘧疾感染病例在上世紀40年代高達3000萬,到2021年已連續近4年無本地病例報告。這一拯救無數生命的非凡成就,得益於中國應對公共衞生挑戰的堅定承諾與長期創新投資的結合。
自2002年成立以來,全球抗擊艾滋病、結核病和瘧疾基金(以下簡稱全球基金)一直與中國攜手努力消除瘧疾。2003-2013年間,全球基金在中國累計投資1.14億美元用於瘧疾防治工作。在同一時期,全球基金支持了中國艾滋病和結核病防治工作。對三種疾病防治的投資總額達6.9億美元。
共同努力的成果顯著,中國於2021年成功獲得世界衞生組織消除瘧疾認證。
近年來,中國一直是全球基金的捐助國和戰略伙伴。中國同時也是全球基金受援國衞生產品的主要供應方。如今,全球基金採購的、用於支持低收入國家對抗瘧疾的抗瘧藥物中近50%來自中國。更為重要的是,全球基金為5歲以下兒童採購的季節性瘧疾預防藥物100%由中國提供。
我們可以從中國消除瘧疾的工作中學到很多經驗。
中國在開發抗瘧藥物、工具和方法方面不斷創新。 1972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和她的團隊發現了青蒿素,以青蒿素類藥物為基礎的複方製劑迄今為止仍是世界衞生組織推薦的優先藥物。
中國通過制定“1-3-7”規範提升了其瘧疾疫情的監測和應對能力,該規範要求確診病例一天內完成報告,三天內完成對報告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七天內採取有針對性的控制措施,防止瘧疾進一步傳播。在中國,這種規範很快被證明對於消除瘧疾十分有效。
中國瘧疾防控創新舉措改善了數億人的生活。然而,在其他國家——主要是在非洲,瘧疾每年仍造成超過40萬人死亡。中國進一步加強與國際社會合作,擴大創新規模,將瘧疾防控經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進行推廣,可以改善世界其他地區更多人的生活。憑藉在抗瘧產品方面的經驗、技術和創新,中國可以在全球消除瘧疾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首先,當各國尋求產品來幫助應對耐藥性挑戰時,中國在創新上的重點可專注於蚊帳、藥物和殺蟲劑等可以應對耐藥性挑戰的產品研發。因此,我們呼籲中國企業與世界各地的企業合作,促進創新。
其次,當下受瘧疾影響最嚴重的中低收入國家可以借力中國在瘧疾監測方面的專業知識,監測是評估預防和控制瘧疾以及其他疾病措施有效性的基石。
數據收集對於基層衞生項目規劃至關重要,是在非洲建立有韌性和可持續的衞生系統的關鍵部分。在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的支持下,中國的“1-3-7”規範已經推廣到坦桑尼亞、布基納法索和贊比亞。
第三,中國可以為高流行國家消除瘧疾提供長期投資。在薩赫勒地區——非洲西部和中北部的半乾旱地區——儘管當地政府和全球基金等國際合作夥伴已提供了預防瘧疾資金,但對於預防5歲以下兒童季節性瘧疾仍存在4050萬美元的資金缺口。
中國、全球基金和非洲高流行國家的三方合作,一方面可以使用中國給全球基金的捐助資金,另一方面可以使用中國對各國消除瘧疾的雙邊援助。包括中國在內的合作伙伴還可以幫助填補資金缺口,擴大薩赫勒地區兒童預防季節性瘧疾的覆蓋面,併為所選國家提供疾病監測和消除瘧疾方面的技術援助。
20年來,全球基金與中國的夥伴關係與時俱進。今天,全球基金正在探索與中國擴大合作的可能,包括在大湄公河地區已經開展的跨境瘧疾防控工作。中國可以通過分享瘧疾監測和控制專業經驗,支持高流行國家社區衞生系統,為季節性瘧疾預防和其他關鍵干預措施募集更多資金,在全球抗擊瘧疾的鬥爭中發揮更大的領導作用。
全球基金支持包括中國在內的合作伙伴開展國際多邊合作,以幫助低收入國家公平獲取拯救生命的藥物,助力消除瘧疾。
自2000年以來,全球控制和消除瘧疾的努力已挽救了700萬人的生命,預防了10億瘧疾病例。這充分表明,強有力的多邊承諾和社區領導力可以擊退瘧疾這一世界上最古老和最致命的傳染病。
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需要各國政府、多邊組織和基金會共同努力,進一步增加創新投資,加強全球合作,確保創新成果能夠惠及全球最脆弱的社區。中國有能力為這一努力做出重要貢獻。
全球基金與中國和世界衞生組織等夥伴,密切合作,必能在亞洲、非洲和世界各地消除瘧疾,挽救生命——特別是 5 歲以下兒童的生命——並促進社區轉型。
(本文作者:斯科特•菲爾,全球基金瘧疾防控首席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