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支持國開行、農發行分別設立金融工具,規模共3000億元

7月13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2022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有關情況。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介紹,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俄烏衝突等超預期因素影響,我國經濟面臨一定下行壓力,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成為穩定宏觀經濟的重要手段。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上個月,人民銀行已經調增開發性政策性銀行信貸額度,加大對長期有用、短期可行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貸款支持力度。但目前來看,項目資本金到位困難成為制約項目建設和貸款投放的重要因素之一。

央行支持國開行、農發行分別設立金融工具,規模共3000億元

↑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

鄒瀾表示,6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項目建設的舉措。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金融委工作要求,人民銀行支持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分別設立金融工具,規模共3000億元。金融工具的具體用途:一是補充投資重大項目資本金,不超過全部資本金的50%;二是對於短期內專項債券作為資本金無法到位的,可以為專項債券搭橋。對於遲早要乾的項目,通過金融工具的支持,能夠快速精準打通資本金無法到位造成的堵點,推動項目儘早開工,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助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鄒瀾説,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按照市場化原則投資,依法合規自主決策、自負盈虧、自擔風險,保本微利,只做財務投資行使相應股東權利,不參與項目實際建設運營,並按照市場化原則確定退出方式。投資項目既要有較強的社會效益,也要有一定的經濟可行性,重點投向三類項目:一是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明確的五大基礎設施重點領域,二是重大科技創新等領域,三是其他可由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投資的項目。

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作為階段性舉措,通過適當政策設計,有利於在堅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發貨幣條件下,滿足重大項目資本金到位的政策要求,引導金融機構發放中長期低成本配套貸款,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強信貸增長的穩定性,助力實現擴投資、帶就業、促消費綜合效應,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紅星新聞記者 吳陽 北京報道

編輯 於曼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22 字。

轉載請註明: 央行支持國開行、農發行分別設立金融工具,規模共3000億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