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園致歉!上市前夕被曝賣爛果,水果生意到底有多難做?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塗夢瑩
距離上市只差“臨門一腳”的百果園,在食品安全上栽了跟頭。
“對不起,辜負了大家對我們的信任,深感痛心和愧疚。”5月7日,深圳百果園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百果園”)在官方微博發佈致歉聲明。
致歉緣於5月6日發佈的一則爆料視頻。有視頻博主暗訪拍攝了兩家百果園門店,發現這兩家門店均出現違規操作:不僅水果處理上違規分級,將變質的隔夜水果切塊“包裝”售賣,還將部分不同價格的水果“魚目混珠”欺騙消費者,甚至繼續售賣明顯發黴的蘋果。
(圖源:曝光視頻截圖)
“沒關係,反正人家(消費者)有錢。”視頻中的百果園店員直接説道。
針對此事,百果園在道歉聲明中表示,涉事門店為成都、武漢門店,未來會對門店管理做持續的改善與升級。
(圖源:百果園聲明)
百果園正在衝刺IPO的緊要關頭。5月2日,百果園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書,搶跑國內“水果零售第一股”。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2021年,百果園水果零售額在中國所有水果專營零售企業中位列第一,坐穩“水果零售大王”的頭銜。
一路扶搖直上的百果園,卻在基礎食品安全上“翻車”。“你貴就貴,起碼保證新鮮好吃,現在好吃都不重要了,新鮮都做不到”“賣這麼貴還不安好心,不慣這樣的商家”,在社交平台上,眾多網友憤懣評論。
針對食品安全風波及相關上市問題,5月8日,百果園相關負責人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集團正在徹查本次食品安全問題,會進一步整改不足,希望消費者嚴格監督。“相關上市問題暫不方便做採訪,以對外的招股書為準。”該負責人表示。
水果生意難做
黃綠色調的裝潢、標準化的店鋪形態、推開門便一眼可見的水果階梯展示架,消費者對百果園並不陌生。
百果園成立於2001年,是集水果採購、種植支持、門店零售、金融資本等於一體的大型連鎖企業。2002年,百果園首家門店“深圳福華店”開業;隨之,嘗試連鎖經營模式的百果園,迅速走上擴展之路,成為國內最大的水果連鎖零售商,如今估值超600億元。
發展多年,百果園成功打造出屬於自身的知名度,門店密集程度是重要助力之一。
“連鎖企業要把規模做大,一定離不開加盟,加盟的魅力在於整合社會資源實現從零到一再到無限的連鎖效應”。百果園創始人餘惠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一開始,為了搶佔市場,百果園採取加盟模式快速擴張。成立6年的百果園,在2007年門店數量便突破100家;2015年,百果園發展超過1000家連鎖店,8年間門店數量翻了10倍。
餘惠勇一度放言,“2020年,將開店一萬家。”
不過,招股書顯示,2021年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百果園線下門店為5351家,佈局於全國22個省市,其中5336家為加盟店,15家為自營門店。
加盟門店對百果園的貢獻十分可觀。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百果園的收入分別為89.76億元、88.53億元、102.89億元。其中,2021年百果園營收有81億元是由加盟店貢獻,相當於近8成營收。
但加盟模式在擴張同時,也給百果園帶來傷害。5月8日,上海市消保委點名百果園,稱品牌不能一味追求擴張速度,而疏於對加盟店的管理和監督。
事實上,百果園的水果生意並不好做。2021年,百果園營收首次突破百億,但毛利率僅11.2%,淨利潤則為2.26億元。此前2019—2020年,淨利潤處於波動之中,分別為2.48億元、0.46億元。
“百果園的擴張能力被資本加持進化到一定水平,但核心風險依舊存在,不能小覷。”5月8日,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一方面,國內生鮮水果市場幾乎沒有門檻,沒有一家企業擁有足夠的市佔率;另一方面,極度高昂的成本管理難度居高不下,成本的有效控制是難以解決的核心難題。
的確,水果生意有着高損耗、短期限的特點,銷售成本巨大。
2019—2021年,百果園的銷售成本佔總營收分別為90.2%、90.9%和88.8%,其中存貨銷售成本(主要為水果採購成本)分別佔銷售成本的96.2%、95.2%及95.3%。
此外,百果園還面臨着負債率攀升、主營收入來源單一等多重風險因素。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9—2021年,百果園淨利潤率分別為2.8%、0.5%和2.2%,資本負債比率分別為25.8%、36.7%、53.5%。其中,2021年的資本負債比率創三年來新高,公司解釋為主要由於短期借款增加。
產品類別相對集中,也是經營風險之一。
細分來看,2019—2021年,百果園大部分收入來自產品銷售,同時從加盟門店獲得特許權使用費及特許經營收入,銷售水果及其他食品產品的收入佔總收入的大部分,分別約佔同期總收入的97.5%、97.6%及97.1%。
(圖源:視覺中國)
行業競爭激烈
百果園不是沒有想過另闢蹊徑突圍。
此前,公司曾兩度奔赴資本市場未果,IPO之路猶為坎坷。在江瀚看來,百果園上市的願望很迫切,但是如何給市場一個滿意的故事,目前看來並不容易。
多年來,為了在萬億水果市場站穩腳跟,百果園在渠道拓展上“卯足了勁”。
2008年,百果園籌建全國首家B2C水果電商平台——網上百果園;2014年,成立百果互動科技公司,為全面“觸網”佈局信息化;2016年前後,百果園加大入駐各大電商平台,發力線上銷售。
“率先觸網”帶來了一定的成效。2017年7月,百果園宣佈線上單月銷售額超過1.2億元,並且實現規模化盈利,2018年,百果園一度穩居第三方外賣平台水果類目銷售第一位置。
但隨着線上流量日漸退潮嚴重,流量見底、獲客成本難度升級,百果園的線上聲量似乎也在不斷被侵蝕。
數據顯示,2019—2021年,百果園線上渠道訂單數量在總訂單數量中的佔比分別為19%、22%和23%。但佔比逐年提升背後,百果園在線上渠道銷售水果及其他食品的毛利率分別為2.8%、-4.9%和-0.3%。
對此,百果園解釋稱,線上渠道毛利率較低主要由於應對加劇的競爭。同時,線上銷量的增長,附帶而來的還有百果園的配送費用和包裝費用的增長承壓。
即便坐穩“水果零售大王”的頭銜,百果園仍處於行業高速競爭中。據2021年水果零售總額劃分,百果園僅佔1.0%的市場份額。前五大參與者合共佔3.6%的市場份額。
基於此,不得不轉變思維的百果園,正在試水預期增長更快的生鮮賽道。
2019年,百果園宣佈進入生鮮市場,由僅向付費會員銷售高端生鮮食品轉為向所有客户銷售更多大眾市場的大生鮮及其他產品,同時,上線獨立生鮮平台“百果心享”;一年後,百果園又推出生鮮品牌“熊貓大鮮”,擴大更多生鮮品類產品。
“生鮮行業前有菜市場圍攻、後有大型商超夾擊。”專做社區生鮮生意的錢大媽CEO馮衞華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及,生鮮市場競爭激烈。
一方面,農貿市場在多年發展中已擁有穩定的生鮮供應體系,打破眾多中間流通環節險阻艱難;另一方面,面對整合能力強大的連鎖商超,社區生鮮在品類與價格都難以獲得競爭優勢。
不僅如此,不斷湧現的社區生鮮新模式,互聯網企業阿里、京東、美團等各類競爭者成為行業發展重要的一環。2015年以來,社區生鮮各類業態如線下社區店、互聯網賣菜、社區團購等新業態崛起,賽道逐漸擁堵,競爭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