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鄉村消費勢頭好勁頭足 消費品零售額增速連續8年快於城鎮

由 司空梓瑤 發佈於 財經

  金秋十月的鄉村,進入豐收季,也迎來消費季。廣袤農村,枝頭鮮果飄香,田疇稻穀金黃,一輛輛貨車滿載,農產品從田間“走”上餐桌;集貿市場,山貨土產琳琅滿目,家電傢俱種類齊全,消費品“飛”入農家小院。

  國慶假期,鄉村消費人氣旺盛、亮點十足。火熱市場印證了鄉村消費的強勁動能,今年1至8月,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6798億元,增長17.2%。截至2020年,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速度連續8年快於城鎮。

  消費市場升級

  既有量的增長,又有質的提升

  國慶假期,趁着商家活動多,53歲的唐小強喜提新“座駕”。

  秦嶺腳下,集市人頭攢動。陝西西安鄠邑區同興村村民唐小強,直奔汽車店,看着新車,他欣喜不已,“一下子相中這款SUV,開着有勁,坐着舒服。家裏的舊麪包車,拉人、運貨,出了10年多的力,也該換了。”

  這幾年,唐小強置辦的大件可不少,“20多年前,我買了一台14英寸黑白電視,花了400多元,心疼好一陣。如今,日子鬆快了,電視從‘大疙瘩’換成‘大屏幕’,冰箱、空調、洗衣機等家電越來越全乎。”

  從圖實用到圖舒適,從保温飽到重品質,消費升級體現在日常點滴。“就拿吃的説,現在大魚大肉吃得少了,家裏多了新鮮蔬菜、水果等,清淡又健康。”唐小強説。

  吃得健康、穿得舒適、用得方便,近年來鄉村消費升級態勢明顯,不僅有量的增長,還有質的提升。2020年,全國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從2015年的41932億元增長到5.3萬億元,其中農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交通通信、醫療保障消費支出分別比2015年增長了35.1%、58.3%和67.6%。

  多重利好因素,支撐農民“購物車”升級。“發展特色產業、外出務工、返鄉創業等讓增收路子更寬。錢袋子鼓起來了,農民消費底氣足了。”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分析。今年上半年,鄉村產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248元,同比實際增長14.1%。

  同興村是遠近聞名的“西瓜村”,西瓜產業帶火了村民的日子。“我家3畝西瓜、5畝獼猴桃,一年能賺20多萬元。”唐小強算起賬。

  “村民們消費理念變了,不再是能省就省、能用就行,也開始追求舒適健康的生活方式。”同興村黨支部書記温來宏説。

  激活鄉村消費巨大潛力,離不開政策扶持。“拖拉機開進大棚裏,省工省錢。”唐小強説,兩台拖拉機7萬元,光補貼就1.7萬元。農機購置,可根據購買價格給予一次性補貼;選擇智能化空調,按照“煤改清潔能源”相關政策,每户補助最高達3000元……鄠邑區出台優惠政策,激發農民消費積極性。

  “家電下鄉、新能源汽車下鄉、送貨下鄉等活動既幫助企業開拓市場,又讓農民得實惠。接下來,各地應在完善水路電網設施、改善售後服務上多下功夫,讓農民既買到好產品,又有好體驗。”鄭州大學商學院經濟系主任沈瓊説。

  商業設施完善

  商超、便利店讓村民消費更便利

  “覃爹爹,又來啦!”

  “買2瓶驅蚊劑、1個玻璃罐。”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鶴峯縣走馬鎮周家峪村,村民覃業明來到綜合服務社置辦日用品。

  300多平方米,整齊的貨架,米麪糧油、日用雜貨、農資農具擺放得滿滿當當,綜合服務社改變了村民生活。“以前,掐着指頭趕集,去一趟鎮裏走20多公里,買啥都不方便,平時得省着用。”覃業明説,早上揹着空簍子去,回來的時候揹簍滿得都冒尖了。

  村民田瓊深有感觸,“前不久,女兒出嫁,瓜子糖果、瓜果蔬菜在綜合服務社就買得到,方便多了。”綜合服務社提供上千種商品,每年銷售額估算超200萬元。

  周家峪村黨支部書記陳昌福説,像這樣的綜合服務社,村裏還有4家,可確保村民不出遠門,就能買到生活生產用品。

  村裏有便民商店,鎮上還有綜合超市。“空調、電視等大品牌很全,女兒新家的不少家電傢俱,都是在鎮上買的。”田瓊説。

  不讓羣山阻隔村民的消費熱情。恩施州不斷完善農村商業設施體系。“我們在縣鄉新建商業設施,完善鄉村菜市場、便利店、農資配送站等網點,建設多個‘半小時商業服務圈’。”恩施州商務局局長張遠虛介紹,目前村級綜合服務社有1281個,覆蓋全州89.63%的行政村。

  看全國,農村商業設施短板正不斷補齊。“我國有2.1萬個鎮,當前農民消費主要集中在鎮。過去因超市、便利商店、集貿市場等設施佈局不合理,優質產品難以直達農村,農民消費需求沒有得到完全滿足。”沈瓊介紹,接下來,各地應根據自然條件、人口分佈等,因地制宜補短板,縣城改造升級綜合商貿服務中心、物流配送中心,鄉鎮改造升級鄉鎮商貿中心,村裏改造升級新型連鎖便利店等。

  完善商業“硬環境”,也要改善“軟環境”。“一些農民辨識能力較弱,維權意識相對薄弱,農村市場監管難以全部覆蓋,這些都會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沈瓊建議,應強化源頭治理、提升農村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監管力度,絕不能讓假冒偽劣商品下鄉。

  是否明碼標價、散裝食品衞生達不達標……在恩施州,市場監管部門列出問題清單,每年啓動兩輪全覆蓋檢查,僅走馬鎮今年就現場處置相關案件7件,立案處置3件。

  農村電商勢頭好

  一根網線連接城鄉、暢通供需

  直播間裏,吆喝不斷,“點贊”滿屏,一根網線,讓趙華鋭的紅薯“今天在地頭,明天在路上”。

  紅薯地裏,農機轟轟前行,一個個飽滿的紅薯從土裏“跳”出來,收穫的鏡頭記錄在手機裏,讓不少網友直呼新鮮。“正值國慶假期,下單的特別多,最多一天能有4000多單,賣出了2萬斤。”山東德州夏津縣銀城街道後趙莊村種植大户趙華鋭説。

  紅薯是後趙莊村的特色產業,種植面積2萬餘畝,紅薯地窖2500多座。趙華鋭返鄉創業,認準電商這條路。“鮮食紅薯通過直播,走零售市場;薯片、薯乾等初加工產品通過電商平台,走批發市場。”

  “電商不僅打開了銷售渠道,還減少了中間環節,相比傳統批發市場,收益可增加25%以上。”趙華鋭説,“我們從種紅薯升級為種儲加銷全鏈條,鏈條長了,紅薯‘身價’漲了。”

  電商為農產品上行打開了通道。2014年以來,商務部等部門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累計建設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2000多個。今年上半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2088.2億元。

  一根網線,也讓優質消費品下沉到廣大鄉村。趙華鋭介紹,平時吃穿用的,不少村民習慣在網上買,選擇多、價格還便宜,家門口就能收包裹。當前夏津縣正着力打造縣—區域中心—鄉鎮—村四級電商快遞物流站,實現電商快遞物流“村村通”。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1—7月,農村地區包裹和快遞的收投量超過200億件,帶動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近萬億元。

  發展農村電商,暢通物流是關鍵。“當前要着重解決快遞進村‘最後一公里’,讓村民真正享受電商便利。同時要加快補齊網絡通信、冷鏈物流等新型基礎設施短板,為農村電商增添發展後勁。”李國祥説。

  一系列舉措,補上農村物流短板。2021年,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在全國擇優選擇121個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整縣推進試點,依託農業產業強鎮、優勢特色產業集羣等項目建設,鼓勵企業、園區建設農產品加工物流中心。

  “此外,各地可發揮郵政系統優勢,統一倉儲、分揀、運輸和配送,降低快遞進村成本。農村地區還可以整合鄉村公交車、客運汽車等,補齊物流末端斷點。”沈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