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頔
央行最近宣佈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一年至2021年底。央行表示,適當延長過渡期,能夠緩解疫情對資管業務的衝擊,有利於緩解金融機構整改壓力,也為金融機構培育規範的資管產品提供寬鬆環境,有利於支持資管產品加大對各類合規資產的配置力度。
資管新規是近兩年來金融行業的熱門詞。其中的要點是:明確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打破剛性兑付;嚴格“非標”的投資要求,抑制通道業務等。
根據資管新規要求,理財產品不得承諾預期收益率,而是全面轉變為收益率實時變化的淨值型產品。業內對延長資管新規過渡期已有預期,畢竟不符合資管新規的存量資管規模太大,僅用兩年多時間處理存量資產,對資管規模較大的金融機構來説難度確實大。尤其是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在2020年第二季度剛剛過半。
據普益標準調研統計,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全市場銀行機構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進度為53.82%,較上季度環比上升2.43個百分點。全國性銀行和城商行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進度剛過半,不及六成,而農村金融機構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進度不到50%,各類銀行機構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壓力較大。普益標準研究員於康認為,過渡期延長,中小銀行機構在存量資產消化、投資者培養與教育、產品轉型面臨新老銜接陣痛等方面都將獲得一定“喘息”。
為穩妥推進資管業務整改規範工作,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會同相關部門,還研究提出了“過渡期適當延長+個案處理”的政策安排。主要包括:一是延長資管新規過渡期至2021年底,在鎖定2019年底存量資產的基礎上,由金融機構自主調整整改計劃。二是對於2021年底前仍難以完全整改到位的個別金融機構,金融機構説明原因並經金融管理部門同意後,進行個案處理,列明處置明細方案,逐月監測實施,並實施差異化監管措施。三是健全存量資產處置的配套支持措施。鼓勵採取新產品承接、市場化轉讓、合同變更、回表等多種方式有序處置存量資產。允許類信貸資產在符合信貸條件的情況下回表,並適當提高監管容忍度。已違約的類信貸資產回表後,可通過核銷、批量轉讓等方式進行處置。鼓勵通過市場化轉讓等多種方式處置股權類資產。
延長過渡期確實也為金融機構完成規範轉型提供了更加充裕的時間。以銀行理財為例,《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2019年)》顯示,2019年末,非保本理財產品共4.73萬隻,存續餘額為23.40萬億元,淨值型產品存續餘額為10.13萬億元。市場機構普遍反映,目前資產端面臨資產收益率下降、存量非標及權益類資產處置困難、投資者接受程度仍待提高等問題。監管層強調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並進一步明確了新產品承接、市場化轉讓、回表等存量資產處置的方式,同時設置了“獎快懲慢”的激勵措施。對於金融機構來説,應秉承“早轉型、早受益”的思路,科學制定整改計劃,嚴格按照進度紮實推進。在此過程中,還要加強投資者教育和分層管理,落實保護消費者權益主體責任,切實踐行“賣者盡責”。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