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阿力米熱
隨着各省市 “年終答卷”的出爐,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情況也浮出水面。
在過去這一年,中國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了新突破。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以下簡稱為“統計公報”)顯示,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延續上年同期以來增速逐季走高的趨勢,由上年的32189元增長至35128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1%,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
作為衡量國家或地區的居民財富以及獲得感的重要指標,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於最終消費支出和儲蓄的總和。
那麼到底哪座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居民最有實力“買買買”?
時代週報記者梳理了2021年GDP十強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情況,作為中國經濟實力最強的十座城市,居民收入的構成和消費結構有何特點?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的背景下,哪些城市的居民擁有更高的收入?最具消費潛力的城市又是哪一座?
圖片來源:時代週報(説明:由於目前廣州僅公佈了城鎮和農村居民的數據,暫無全體居民的數據,因此廣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以2020年“七普”廣州常住人口和城鎮化數據為基數推算所得。)
上北深穩坐前三
在GDP前10名的城市中,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排名依次為:上海、北京、深圳、廣州、蘇州、杭州、南京、武漢、成都和重慶。其中,上海以78027元繼續領先全國,逼近8萬元大關,比上年增長8%,坐穩最賺錢城市的名頭。
這離不開上海持續穩定增長的經濟。
上海(圖源:Pexels)
根據上海市統計局發佈的《2021年上海市國民經濟運行情況》顯示,2021年上海市地區生產總值43214.8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4.8%。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99.97億元,同比下降6.5%,兩年平均下降7.4%;第二產業增加值11449.32億元,同比增長9.4%,兩年平均增長5.3%;第三產業增加值31665.56億元,同比增長7.6%,兩年平均增長4.7%。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3.3%。
穩定的就業情況也為居民收入的增長帶來積極保障。數據顯示,2021年上海市新增就業崗位63.51萬個,比上年增加6.47萬個。作為中國經濟和金融中心一線城市,上海的金融、IT等現代服務業最為發達,這些行業大多是高收入人羣聚集的行業。
上海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上海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四大來源均保持增長,從構成來看,以工資性收入為主,達至48835元,佔總收入的62.5%;其次為移淨收入和財產淨收入, 分別佔總收入的21.6%和13.0%;經營淨收入佔比相對較少,佔總收入的2.6%。
在各項收入來源中,轉移淨收入增幅最高,比上年增長9.5%,與2019年水平比較,兩年平均增長9.5%。這意味着上海常住居民的養老金或離退休金增長較好,且受個人所得税起徵點提高和個人所得税專項扣除政策影響,個人所得税支出明顯下降。
除了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樣突破7萬元大關的城市還有兩座,北京以75002元名列第二;深圳則憑藉70847元的成績成功擠進前三。這也是北京和深圳首次突破7萬元大關。
值得注意的是,若按榜單中最低的增速8%計算,廣州、蘇州、杭州、南京這四座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將在2022年一同邁入7萬元大關。
武漢增速第一,重慶最具消費潛力
在2021年的全國大中城市隊伍中,武漢取得了亮眼的成績。統計數據顯示,武漢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0890元,比上年增長12.5%。而在GDP十強城市中,武漢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也同樣領跑。
過去一年裏,武漢全年地區生產總值重回全國城市前十,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第一,科技創新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杭州(圖源:視覺中國)
截至2021年底,武漢培育壯大科技企業,淨增高新技術企業2200家以上,新增瞪羚企業758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比提高到26%左右。
武漢還開展服務業升級行動,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搬遷武漢,中國電建裝備集團等20家總部落户,獲批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新增上市公司10家、金融機構6家,服務業增加值突破萬億元。
與此同時,2021年武漢城鎮新增就業29.98萬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定增長,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1%左右。
增速排名第二的是重慶。數據顯示,2021年重慶居民收入恢復性增長,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03元,比上年增長9.7%,兩年平均增長8.1%。
雖然重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僅位列全國第十,甚至低於35128元的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但值得一提的是,重慶具有很強的消費能力,堪稱全國最捨得花錢的城市。
城市的消費能力,指的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根據“國民經略”統計,上海、北京作為國內消費的主戰場一直名列前茅。除此之外,重慶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上呈現出對北京的追趕趨勢。
具體來看,重慶以13967.67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繼續保持全國消費城市第三名的優勢,與此同時,重慶的消費能力還以18.5%的增速成為消費十強城市中增速最快的城市。
重慶為何能成為最具有消費潛力的城市?據重慶統計局分析,這得益於重慶的人口規模、消費市場等因素。
近年重慶人口加快向中心城區集聚,城區人口規模很大,帶動了消費快速增長。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重慶全市常住人口共3205.42萬人,位居全國之首,遠超上海、北京,分別是廣州和深圳的1.7倍和1.8倍。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的數據相比,重慶人口增加了320.80萬人,增長11.12%,年平均增長率1.06%。
人口規模的強大,推動了消費市場的運轉,且當前重慶正處於快速城鎮化的過程中,周邊人口往主城區大幅集聚,帶來了非常大的購買力。
在重慶濃郁的巴渝文化中,在餐飲、娛樂等方面具有較多有特色的消費活動。按消費類型分,重慶在2021年餐飲收入1953.32億元,增長28.5%,兩年平均增長13.2%;商品零售12014.35億元,增長17.0%,兩年平均增長9.0%。
與此同時,重慶還是全國知名的旅遊勝地,龐大的旅遊消費也助力了重慶消費潛力的增長。
除了武漢與重慶外,杭州的增速也十分亮眼,位列榜單第三。
2021年,杭州全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7709元,較上年增長9.4%。這主要得益於杭州發達的民營經濟、數字經濟和互聯網經濟,為很多年輕人提供了不少高薪的職位。
作為互聯網重鎮的杭州近年來一直在堅持創新驅動,以數字賦能驅動轉型。着力打造“數字經濟第一城”,全力服務“互聯網+”、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創高地建設。2021年,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4290億元、增長13.3%。全市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7.3萬件,增長25.2%,位居省會城市第一。新引進35歲以下大學生43.6萬人,人才淨流入率繼續保持全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