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菁菁
國際經驗表明,一個健康可持續的養老保險體系,必須是由公共養老體系和私人養老體系相互結合、互為補充的多支柱體系,這也是世界銀行倡導各國改進養老保險制度的一貫方向。
養老金支出壓力持續加大,我國自1999年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以來,人口老齡化速度逐步加快,老齡人口基數和比重不斷增加。儘管養老保險基金運行總體平穩,但基金可支付月數在基準線與警戒線之間(3-9個月)和在警戒線之下(不足3個月)的省份已分別達到6個。
養老金入市條件已基本成熟,由於養老金是廣大退休人員的“養命錢”,因此我國在以往的投資運營中曾長期採取保守策略,主要用於購買國債和存銀行,過低的收益率甚至趕不上CPI的上漲,使之實際上處於一種貶值狀態。過於有限的投資範圍導致養老基金不斷縮水,在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下進一步加劇了養老資金的長期短缺。而養老金作為一種基本社保,直接關係着民生福祉與社會穩定。因此,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擴大養老金的投資品種,提高養老金的長期投資收益率,實現養老基金的保值增值成為必然的選擇。在實踐層面,社保基金自2000年成立以來,年均投資收益率超過8%,有效實現了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在此基礎上,2016年我國啓動基本養老金入市並初見成效,職業年金整裝待發,第三支柱個人税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也已開展試點。截至2019年,我國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已達5.1萬億元,擴大養老金入市投資規模,加快養老金入市投資步伐的條件已基本成熟。
加快養老金入市有利於實現多贏,從國際經驗看,適時推進養老金入市,合理擴大養老金入市規模,不僅可以通過長線投資獲得相對更好的投資回報以充實養老資金,促進其可持續發展,利用現代金融更好地為社會養老服務;也可為資本市場引來更多的長線投資資金,發揮資本市場“穩定器”的作用;還可通過將養老基金直接投資於企業或項目,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從而實現推動養老金保值增值、維護資本市場穩定和促進經濟增長的“多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