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良久的歐洲能源危機再度捲土重來,歐洲天然氣漲幅超20%,創紀錄新高,相比今年年初漲幅達800%。天然氣短缺疊加極寒天氣作祟,歐洲的電價也水漲船高,相較前年同期至少漲了六倍至十幾倍。
與此同時,歐洲的天然氣儲存庫只有60%的儲存量,是歷年同時期最低水平。天然氣價格的飆升對國際油價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國際油價盤中漲3%,美油上逼76美元布油突破78美元。布倫特原油期貨主力合約躍升至78美元/桶上方,WTI原油報75.97美元/桶。
供應鏈陷“斷供”危機,全球幾十家化工巨頭受波及!
受到氣價、油價和電價狂飆影響,歐洲多國出現大範圍停電現象,25家能源零售供應商倒閉,以天然氣作為原料的化工企業成本大幅上漲。能源危機也使得海外化工企業壓力劇增。
不僅歐洲能源市場波動加劇,海外疫情的肆虐也導致全球供應鏈或再陷“斷供”危機。一個月過去了,奧密克戎毒株已蔓延至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奧密克戎毒株正快速蔓延,導致病例數大幅攀升,在歐洲,法國、意大利也遭受了同樣的情況。這種毒株感染的病例數每1.5至3天增加一倍。荷蘭、德國、法國、意大利、奧地利等國已經出台了嚴格的封鎖政策。另外,以色列計劃將美國、意大利、德國、比利時、匈牙利、加拿大、摩洛哥、葡萄牙、瑞士和土耳其10國列入“疫情紅色國家”名單。
海外疫情的嚴峻對於當地企業的開工和貨物運輸將產生一定的影響,管控趨嚴的態勢也會對於化工品的出口帶來阻礙,據塗料採購網瞭解,歐洲及海外國家有不少知名化工企業,如美國的陶氏、杜邦,法國的阿科瑪、道達爾,日本的三菱化學、三井化學,韓國的LG化學、樂天化學等。疫情嚴峻管控升級,或將意味着這些企業生產經營受限。
除了生產受限外,目前海運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阻力,全球集裝箱擁堵危機已經從加州南部蔓延到了地中海和南非海沿岸線,預計運費上漲將持續至明年春節,一箱難求的態勢也仍未緩解。全球海運危機導致商品貨運時間延誤和助長通貨膨脹效應,可能會一直持續到2023年。
國內化工企業難以“獨善其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那麼海外能源危機和疫情封控對國內的化工產業有何影響?業內人士表示,在天然氣方面,我國是全球最大需求國,每年進口量持續增加,主要從澳大利亞、俄羅斯等,今年上半年進口天然氣佔消費量的比重達45%,明顯超過歷年。而海外天然氣的告急,對於國內天然氣的進口也將帶來較大的困難,價格自然也水漲船高。近日天然氣概念股集體拉漲。國新能源、新疆火炬、大通燃氣漲停,長春燃氣、新天然氣、貴州燃氣等漲超5%,板塊指數漲逾3%,位列行業漲幅榜首位。
天然氣的危機引發石油替代需求加強,提振了油價,對於國內石油化工產業鏈也帶來的影響。另外,國內煤炭告急造成的電力緊缺儘管在近期已經有了緩和態勢,但仍無法在短期內徹底解決,三季度以來,已有30餘個地區電價上漲,能耗雙控帶來的限電影響也仍在持續發酵。
原油上漲、天然氣上漲、電價也在上漲,讓本就受到原料價格上漲重壓的化工企業又承受了更大的壓迫。更為嚴重的是,海外化工巨頭的高端原料無法抵達國內,在130多種關鍵基礎化工材料中,我國32%的品種仍為空白,52%的品種仍依賴進口,少了重要原料也就意味着化工企業在原料荒的情況下無法進行正常生產。一方面是原料荒,一方面是能源荒,部分化工人笑稱,這下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
來源:塗料採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