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德林
把上市公司賣掉,曾經造假的隱秘就能消失?星星科技的老闆跟高管們都是這樣想的。他們甚至是一邊賣公司一邊造假。他們的造假令萍鄉國資很憤怒,萍鄉國資高高興興買下公司的控股權,發現財務報表編制不下去了,財務的大雷就爆了,旗下的子公司們更是被債權人申請破產重整或清算。證監會進場,星星科技掩蓋的財務造假浮出水面,47億的造假大案背後,專業的造假令人大開眼界。
造假主角兒星星科技2011年在創業板上市,有“消費電子視窗護屏第一股”之稱。任何一家公司,只要分的夠細,總能掛上第一股的名頭。在上市前,星星科技在老牌手機行業就鼎鼎有名,摩托羅拉、愛立信等品牌都是它的客户。到2019年,星星科技的創始人葉仙玉把公司賣給萍鄉國資。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萍鄉國資在2020年獲得星星科技表決權27.68%。
當初,萍鄉國資收購星星科技的過程複雜而眼花繚亂,繞過了重大資產重組的紅線,成為當時借殼的經典案例。萍鄉國資作為新的控股股東,自然希望買到的殼是乾淨的,沒想到編制2021年半年報的時候,發現2020年財務數據有大問題,全年的業績由盈利5200萬變成虧損25億,公司的財務實在編不下去了,業績大變臉,星星科技被“披星戴帽”。
星星科技的造假到底有多生猛呢?
直接上證監會的調查結論:2019年虛增營收14.39億,虛增營業成本2.65億,虛增利潤11.74億,分別佔當期營收的22.68%,營業成本的4.98%,利潤總額的761.2%。2020年虛增營收32.58億,虛增營業成本15.95億,虛增利潤16.63億,分別佔當期營收的39.26%,營業成本的22.22%,利潤總額的3799.51%。一邊造假,一邊賣殼,難道不怕東窗事發?
星星科技在賣殼之前,2012年、2013年、2015年、2017年、2018年,都發布過業績修正公告,除了2015年外,其他幾次都是向下修正。值得提醒的是,星星科技是2011年上市的,意味着上市當年的財務報表就出現了所謂的會計差錯,多次的向下修正,意味着多次財務數據的差錯都是報多了。錯的次數太多了,難怪多次被交易所出具監管函、通報批評。
證監會在調查的過程中發現,星星科技的虛假記載還涉及到多家子公司,比如星星觸控2019年和2020年分別虛增收入2億和1.89億,星星精密2019年和2020年分別虛增收入2.82億和4.93億。而這兩家公司是星星科技收購的,其商譽減值存在問題。2019年和2020年分別減值了1.47億和7.29億,可是星星科技在當年的年報中説沒有發生減值。
造假被發現了,自然有人就要遭處罰。證監會對星星科技進行警告,並處以600萬元的罰款,對時任董事長劉建勳、時任總經理潘清壽、時任董事長劉琅分別處以罰款450萬,對公司及9名責任人合計罰款2560萬。劉建勳、劉琅兩位曾經的董事長申辯,星星科技的財務造假都是他人授意,相關決策跟自己沒關係。潘清壽更是説不知情,簽字是在他人推動下籤的。
證監會調查發現,劉建勳組織公司“年度報表工作小組”,“美化”財務報表,配合造假單位簽署《業務居間合作協議》,《關於調整2020年度年報數據調整決定》等文件。劉琅作為星星科技時任財務總監、董事長,是年度報表工作小組成員,配合財務美化的資金運作。同樣,潘清壽也是年度報表工作小組成員,負責內部和外部的協調。劉琅和潘清壽兩人都組織實施了星星科技的信息披露違法行為。其他職能部門參與者的申辯成為造假的佐證。
萍鄉國資發現星星科技造假後,將其出售。現在的星星科技,通過資產剝離,已經由當初的手機供應商變成電動車生產商。而2019年賣掉星星科技的葉仙玉,通過香港上市公司星星集團,持有上市公司水晶光電的股份由最早的31.5%降到9.13%。水晶光電想分拆夜視麗上市,目前已撤回IPO申請。葉仙玉連同星星集團持股24.79%的星星冷鏈正在第二次衝刺IPO。
星星科技造假案真相已經揭開,塵埃還未落定。無論是劉建勳、劉琅,還是潘清壽,或者其他參與者,都將星星科技的造假矛頭指向了神秘的第三人。到底是誰呢?相信47億的業績虛增,25億的利潤造假,隨着司法部門的介入,他們申辯詞中的神秘人將會無法藏身。面對星星科技財報的造假,也許,老百姓會説,他們那都是閻王爺貼告示,糊弄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