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前七月成績單出爐,意外險“踩剎車”保費收入大幅下滑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陳婷婷 李秀梅)保險業前7個月成績單出爐!9月7日,銀保監會官網公佈了前7個月保險行業經營數據,總體保持小幅增長。

具體來説,前7個月保險業原保費收入為3.15萬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5.07%,保險金額9020.57萬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43.58%。合計賠付支出8945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0.77%。

保險業前七月成績單出爐,意外險“踩剎車”保費收入大幅下滑

雖然前7個月行業保費收入延續了此前正增長態勢,但是,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前7個月意外險市場整體呈現負增長,無論是人身險公司還是財產險公司均未能倖免。

從前7個月保費收入總體情況來看,前7個月人身險公司實現意外險收入323.9億元,財產險公司實現意外險收入352.36億元,分別同比減少10.49%和2.7%。

從7月單月情況來説,7月人身險公司實現意外險收入36.38億元,財產險公司實現意外險收入41.37億元,分別同比減少10.44%和17.57%。

可以看出,從人身險公司到財產險公司,無論是7月單月還是前7個月總體情況,意外險保費收入均出現了不同程度下滑。

為什麼7月行業意外險保費收入下滑如此明顯?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副主任李文中分析,一般來説,意外險需求與民眾的出行關係密切。通常,7月暑假開始會迎來一個旅遊高峯,但是今年暑假開始後全國各地新冠疫情散點式暴發不斷,導致民眾旅遊出行受到了很大影響,自然也會影響到意外險的需求。

除了需求端疲軟,意外險的供給端政策調整也對保費收入造成了影響。

由於高槓杆、需求廣泛,此前意外險保費收入增長明顯。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行業意外險保費收入達到1175.16億元,同比增長9.26%;但與之相伴的是手續費畸高、捆綁搭售、騙保騙賠等亂象。為規範意外險市場,監管部門先後出台了《關於開展現金貸等網貸平台意外傷害保險業務自查清理的通知》、《關於加快推進意外險改革的意見》、《意外傷害保險業務監管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等文件。

其中,銀保監會於2021年10月發佈的《辦法》對意外險的附加費用率進行了限制。根據《辦法》規定,意外險各保單年度的預定附加費用率由保險公司自主設定,但平均附加費用率不得超過規定的上限。比如保險期限一年及以下的意外險個人業務附加費用率不得超過35%,團體業務附加費用率不得超過25%。而今年6月30日,正是監管劃定的整改期限。

同時,《辦法》也對意外險的費用率調整提出了要求,如果意外險的賠付率過低,相應的保險費率也需要調整。比如,年度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連續三年超過500萬元的保險期限一年及以下的意外險產品,如果過往三年再保後綜合賠付率的平均值低於50%,保險公司應及時將費率調整至合理水平,並按相關要求重新報送審批或備案。

為什麼要限制意外險費率?李文中分析,意外險的附加保費主要是佣金支出,由於意外險每單保費較少,保險代理人的銷售意願不強,為了提高代理人的銷售意願推動業務發展,實際業務中保險公司通常為意外險支付的佣金都非常高,某些航意的佣金率甚至超過90%。而且,由於意外險,特別旅遊意外險一般是短期業務,不用擔心長期風險累積,一些保險公司就具有了通過支付高佣金來爭搶業務的賭博心態。這樣採用高佣金爭搶市場的方式,要麼是出險率低的情況下故意高定價,損害消費者利益;要麼就是賭事故不發生或少發生,給保險公司經營帶來風險。

“這種惡意競爭手法也會擾亂市場秩序,破壞市場機制的資源配置效果。”李文中表示,限制意外傷害保險附加費用率具有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利益和保障保險公司經營安全穩定的作用。

一位保險公司分支機構負責人也表示,雖然短期內行業總體保費收入受到了影響,但從長期來看,監管的意圖是讓意外險迴歸保障本身,讓普通消費者確實得到保險實惠。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17 字。

轉載請註明: 保險業前七月成績單出爐,意外險“踩剎車”保費收入大幅下滑 - 楠木軒